产教融合促发展 协同育人结硕果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高职学院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2022年11月17日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高职学院围绕学校董事长赵超提出的“三结合、五赋能”育人理念,以“实习与就业结合,专业与职业结合”为抓手,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道路,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三链对接”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以服务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立足点,聚焦专业建设,结合学院专业优势和基础,重点打造医药康养和数字经济专业群的特色专业群。围绕产业需求与能力分析,建立三链融合的专业群建设路径。坚持“强药兴商”办学目标,针对大健康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智慧化升级发展需求,打造与产业共生共长的专业链;契合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和数字经济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完善校企融合共赢的人才链;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化需求激活创新链,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匹配度。

  “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依托步长制药及行业企业办学的教育理念,通过引企入校、共建专业、课程置换等方式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是优化校企合作机制。学院与知名企业合作,建立“订单班”、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等合作模式,使校企成为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实现了产教融合共育人才的良好局面。其次是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模式与路径。共建“校中企”“企中校”,通过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共建实习基地,将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培训内容有效衔接,校企协调教学和实践。实现了学校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实践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衔接。部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即在企业项目上班,在真实岗位上完成课程学习,真正做到“身在学校,做在企业”。目前学院与5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40多个校内外实践基地,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3个。其次是校企协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邀请多名企业专家、技术能手走进课堂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和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三大融通”推进优化课程体系

  在“岗课融通”深化课程改革方面,学院与医药康养类、财经类、物流及电子商务类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打破传统课程体系,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生态,真正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相融通。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教材开发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双元“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育人无缝衔接,学习就业无缝衔接。学院教师将岗位工作转化成教学项目,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项目推进驱动课程开展,提升课程吸引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证融通”助力职业素质提升方面,首先是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将“1+X”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融入课程标准,并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学年、学期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分解后融入,使之与专业课程教学无缝衔接。其次是将职业技能培训模块融入课程体系。开展模块化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其次是将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融入课程内容。将职业技能培训中的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的无缝衔接,让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升。

  在“课赛融通”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方面,学院充分发挥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构建了“校-省-国家”三级大赛体系。精心研究省赛内容,将技能大赛中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课程标准,将大赛训练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大赛训练方法与实践教学方法相结合、大赛评价标准和教学考核标准相结合,构建了集“单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创新能力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徐向宇 张孝峰  本报记者 王佳 陈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