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前一期   后一期

迈进新时代 爱上大西安

西安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演绎“蝶变”之美
古城西安 本报记者 王晓峰 摄
上世纪80年代的西大街 本报记者 马昭 翻拍
2007年的西大街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城墙、钟楼、大雁塔、历史街巷,走进西安,古风扑面而来;汉城湖、昆明湖、高新区、大唐不夜城,清新现代,时尚而美丽;地铁、高铁、高速、快速干道,交织起舞,架起城市快捷出行的交通网;这就是40年沧桑巨变之后的西安城。

  水清了,绿多了,路宽了,夜靓了,都市味儿更浓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西安在向着大都市迈进,收获着一个又一个“不凡成就”,生活在这里的市民亲身感受着快速发展带来的宜居、舒适、便捷,为作为一个西安人而喜悦与自豪。

  1 国际化视野建设西安城

  1978年以来,在历届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安市以编制完成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为起点,持续加大投资规模,不断拉大城市框架,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切实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西安城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斐然。

  40年来,西安市城乡建设以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定位,以国际化的视野、标准和水平来规划建设城市,注重投资带动,优化空间布局,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飞跃。

  2 拓展空间迈入地铁时代

  2011年9月,西安地铁正式进入运营,千年古都进入到地铁时代。 “与40年前相比,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西安城市的变化一点都不夸张。”作为一名在西安长大的地道西安人,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苗宝明是一位建设者更是一位见证者。

  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资金投入呈跨越式增长态势,从1981年完成0.36亿元,经过七个“五年计划”,到2017年完成投资677.3亿元,全市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34.6亿元。

  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发展空间快速拓展。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形成现在“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的城市发展战略,空间快速拓展,格局更趋合理。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新建了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高架快速干道、改建扩建新建了一大批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背街小巷人行道路。打通城市断头路。2017年打通断头路27条,2018年到2020年底,计划打通断头路120条,实现断头路“清零”任务。目前西安市城市道路形成了“一高、一绕、两轴、三环、五纵、六横、八辐射”的城市网络格局。城市地铁一、二、三号线建成运营,日均客运量百万人次,地铁四号线即将通车运营。

  3 注重“品质西安”建设

  新区变,老区也在变。40年来,西安城市建设坚决克服“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大城市建设模式,注重“品质西安”建设,突出特色挖掘,完善功能设施。1980年以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钟鼓楼广场、书院门、北院门、顺城巷及一大批城中村、棚户区完成改造,面貌焕然一新,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形象大幅提升。自2013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启动以来,已累计实施183个小区,共计727万平方米,改善了近40万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

  城市主干道和环线,建立了绿色生态廊,营造出三季花常开,四季景不同的景象。城运公园、北客站、新行政中心、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大雁塔南广场步行街、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大唐西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世博园等一批大型公共设施,成为古城新亮点,也为高新技术、航空航天、新型工业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起到了很强的板块带动作用。城西昆明湖,城南曲江池,城北汉城湖,城东浐灞河,城中护城河,五里一池,十里一湖,百花嫣然,绿树婆娑。“八水绕长安”的历史盛景正在逐渐恢复,古都新城,生机无限。

  4 水电气热全力保民生

  城市供水、供热、用气取得长足发展。黑河引水工程和李家河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建成,有效解决了供水矛盾,形成了城市供水水源由主要依靠地下水转向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相互调剂保障的供水新格局。到2017年底,城市供水管网长度3148公里,日供水能力超过200万立方米,主城区供水普及率100%。

  从1990年起,实施“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开展输送管线和调压站等设施建设,到2017年底,城市天然气管网累计9923公里,年供气量23.57亿立方米。城市集中供热也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全市建设了一批大型城市供热工程,拥有24个集中供热公司,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2.3亿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工商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热。

  5 “乡村振兴”让村镇越来越美

  西安城乡建设深刻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以造福百姓和完善村镇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村镇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所有小城镇镇区道路实现了全部硬化,镇区道路、排水、照明设施基本配套到位,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基础设施提升,吸引了813个工业项目、7所高校、29家苗木花卉企业等项目落地小城镇。形成了楼观镇道文化展示区,集贤镇工业产业园、临潼现代新产业园区、华胥镇西北家具产业园区等多个小城镇特色产业园区,有效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通过政府投资不断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水平,全市村庄村内道路硬化里程达到1.1万公里,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一批美丽村庄建设示范已经形成,鄠邑区李家岩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高陵区通远镇仁村被评为“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长安区子午街道王庄村等30个村被评为全省美丽村庄示范。经评定达到市级美丽村庄的数量已有200个。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万余户,带动农村危房改造投资超过40亿元,使15万农村群众住上了安全舒适、设施完善的新房。

  6 爱上大西安 来了还想来

  2017年夏,相隔12年再次来西安讲学的李庆林教授,看到西安的变化震惊不已。当他站在大雁塔下时,漫步南湖池畔时,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盛唐。水波浩渺,池岸曲折,宫殿辉煌替代了曾经的低矮杂乱建筑和狭窄的道路。青林重复,绿水弥漫,人文与生态交相辉映。

  高架桥腾空而起,二环、三环宽阔畅通,背街小巷拓宽成大马路,断头路打通了,地铁穿城而过。如今的西安,每300米之间就有公交站点,线路平均每5分钟有公交车辆,大街小巷有公交线,万人住宅小区有始发站。夜幕降临,条条道路上灯光灿若星河。

  古老与现代,历史与创新是西安永恒不变主题。40年的嬗变,已让西安城“化蛹为蝶”,在巨变中成就着美丽与辉煌。西安市城乡建委负责人说,这得益于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建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斗,更得益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鼎力支持。

  追赶超越,合力才能动力澎湃;人生有梦,奋斗才能梦想成真。进入新时代,西安城建人将牢牢坚守40年砥砺奋进的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实干拼命干”,用为民、务实、清廉诠释“城建铁军”精神,向着国家中心城市和新时代大步迈进,让市民更有获得感。未来,西安城市建设还将“化鲲为鹏”。

  本报记者 文锦 

  (图片据本报资料库) 

  • 三秦都市报手机版
 
     标题导航
~~~
~~~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西安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演绎“蝶变”之美
~~~陕西林业由木材生产转变为生态建设为主
~~~
~~~
低温预警解除 霾又来了~~~
~~~
~~~
   第A01版:微报纸
   第A02版:重要新闻
   第A03版:重要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特别关注
   第A06版:特别关注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潮涌三秦
   第A09版:潮涌三秦
   第A10版:经济专刊·聚焦
   第A11版:经济专刊·聚焦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三秦城事
   第A14版:财税建设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产业经济
   第K01版:三秦资讯
   第K02版:三秦资讯
   第K03版:公 益
铜川:督查组现场“会诊”找问题 宝鸡:相关部门连夜核查投诉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迈进新时代 爱上大西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铭记历史 共铸和平
西安将打造中西部 跨境电商“三个中心”
关中这两天有重度污染
阎良一处供热管道爆裂 8名学生1名家长被烫伤
西安:记者随督查组入户测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