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前一期   后一期
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

我省助残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各地市“两不愁三保障”等有实质进展
  2020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如何帮助残疾人家庭摆脱贫困、啃下脱贫工作中的硬骨头?陕西省残联首先将此作为“重中之重”,联合省扶贫办等10部门于2019年初,制定印发了《扎实推进助残脱贫实施方案》,就“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领导”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力促落实的一年多时间里,在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和支持下,残联及各地市相关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贫困残疾人家庭满意度和获得感普遍提高,“两不愁三保障”等有了实质性进展,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在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即将来临之际,本报将他们的主要做法展示给读者(排名不分先后),与社会各界共勉。

  西安

  一年走访近万名贫困残疾人

  去年以来,西安市残联重点对2014、2015年脱贫残疾人和贫困“边缘户”残疾人进行了摸排梳理,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9913人,发放慰问金(品)价值约380.8万元,建档立卡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全覆盖。为80455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累计6665.0622万元。将3336名重度残疾人按单人户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了医疗保障范围。全市15个区县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810户等。安排资金620万元,扶持3100名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15个,安置带动343名贫困残疾人增收致富。开展助盲就业脱贫行动,69名残疾人受益,37人实现就业。在10个涉农区县开展种养殖、农村电商、盲人按摩、妇女手工制作及手工编织等培训,共培训建档立卡残疾人3382人,扶持建档立卡5名残疾人开办按摩店。第29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共举办4场残疾人文艺演出,设立16个站点宣传助残政策,举办各级各类残疾人就业招聘洽谈会、培训会11场,发放各类优惠政策读本及宣传资料3万余份,媒体发布各类新闻稿件78篇(条)。

  宝鸡

  应保尽保 一个都不能少

  近年来,宝鸡市已将3.8万名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每年3.5万名残疾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7万多名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等。每年600余名有康复需求的0—6岁残疾儿童实现了救助全覆盖。当地残联联合市卫健委开展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3.6万名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筛查评估,建立了康复档案并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每年资助1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上学,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残疾儿童少年100多名。依托各级各类培训机构,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0人次,扶持200多名残疾人个人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700人。建成省、市级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35个,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1300余人,季节性用工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户450人。他们还在“应保尽保,应纳尽纳”“两不愁三保障”等上下足功夫,如期实现了脱贫的硬性指标。

  咸阳

  抓增产增收从精准施策入手

  咸阳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从2014年的28713人减少到目前的7275人。当地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将37443名残疾人纳入低保,占残疾人总数的31.2%。其中,15347名重度残疾人实行“单人保”。出台了《咸阳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细则》,近三年共发放“两项补贴”37.14万人次2.93亿元。20283名重度残疾人由财政代缴养老保险等。近三年累计开办培训班182期,培训残疾人7128人次。实施贫困残疾妇女手工艺培训项目,依托刺绣、编织、串珠、唐卡等专业合作社,带动416名贫困残疾妇女增收。对就业年龄阶段的276名视力残疾人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87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2600元以上。采取“免费培训、小额信贷、资金扶持、跟踪服务”方式,累计帮扶1186名贫困残疾人自主创业。协调186名贫困残疾人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发放岗位补贴322万元。投入2475万元,采取产业到户、入股分红、上门指导、代理销售等方式,扶持4950名贫困残疾人发展种、养、加项目。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1个,辐射带动980名贫困残疾人发展产业,采取入股分红模式,为560名贫困残疾人发放“分红资金”112万元。落实电子商务扶持资金150万元,帮助382名残疾人通过电商产业链实现就业。

  铜川

  精心织就助残脱贫防护网

  铜川市出台了《2019年助推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扶持标准,投入35万元对全市7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按照每人5000元标准,帮扶发展种植、养殖、中药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对40名从事电子商务的残疾人,按照每人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市残联与市财政局联合对耀州区7个深度贫困村的20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托养行动,标准为每人不低于8000元。对25名未接受培训的贫困视力残疾人开展免费盲人保健按摩培训。为全市建档立卡中的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统一购买《心连心-残疾人综合保障》意外伤害保险,保期为一年。投入资金15.356万元,为3839名建档立卡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为贫困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道有力的“防护网”。

  渭南

  三级联动 攻坚克难

  渭南市2016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4.64万人,现减少为1.15万人。市、县、镇三级均成立了残疾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协作、残联助力”的工作格局。有9568名贫困残疾人被纳入农村低保,17.8万名贫困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了医疗保障范围,420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了义务教育。全市建成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12个,辐射带动700余名残疾人致富增收;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残疾人8634名;有1586名贫困残疾人在实施阳光增收、电子商务、自主创业、公益岗位等就业创业项目中得到扶持;有636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加入当地集体经济组织,享受到资产收益和入股分红,每人每年能获得1000元左右的收益;建立残疾人工艺品就业基地4个,残疾人就业134人;对全市34个盲人按摩店进行扶持,促进了残疾人稳定就业。

  延安

  投入巨资助残脱贫

  延安市现有建档立卡残疾人22362人,其中脱贫19493人。

  2019年以来,他们为61579名贫困残疾人发放了生活补贴,为23561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了护理补贴,发放资金7202.23万元,保障了残疾人基本生活。投入资金363万元,扶持843名残疾人发展产业;集中举办了残疾人剪纸、电子商务、盲人保健按摩3期培训班,培训残疾人185人;各县区累计投入资金188万元,使2374名残疾人得到了培训。对250名从事个体经营和便民服务的残疾人进行自主创业项目资助,共发放资助金105万元。

  争取资金100万元,建成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5个,辐射带动残疾人322人;投入资金258万元,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残疾人阳光增收扶贫、电子商务扶贫、助盲就业脱贫、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业等重点扶贫项目,累计对593名残疾人发展产业给予扶持。投入146.8万元,为34973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和3105名专职委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投入资金762.1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托养服务4359人次,有效减轻了重度残疾人家庭负担。

  榆林

  技能培训 常抓不懈

  榆林市2019年累计争取中央及省上残疾人事业补助资金3724万元,市级配套资金2237万元。出台了《关于2019年为全市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的通知》,市财政安排45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电商扶贫”项目,扶持50名农村残疾人开办电子商务;通过集中托养行动,为16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通过助盲就业,为38名视力残疾人提供盲人按摩培训。扶持了9个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对每个扶贫基地补贴10万元,每安置一名残疾人补贴基地5000元,由此带动350余名农村贫困残疾人稳定就业。为30名残疾人举办了“残疾人插花技能培训”。与人社局、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开展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1场次,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1686名,帮助残疾失业人员实现就业467人,帮助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345人。挂牌成立了榆林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和残疾人艺术实训基地。全年举办残疾人“计算机” “盲人按摩”“剪纸”“插花”“美甲”“烘焙”等技能培训8期,累计培训残疾人400余人次,增强了残疾人就业竞争力。绥德县贫困残疾人折明明被中残联选派到全国作残疾人扶贫典型报告等。

  汉中

  一户一策 不漏一人

  汉中市贫困残疾人口从2015年底的6.29万人下降到现在的9168人,5万多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他们首先出台了《汉中市扎实推进助残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明确了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建好“摸排对象、办证认定、政策落实”三本台账,精准分类。按照“一户一策、不漏一人”的原则,全面落实“帮、带、扶、保”举措。各县区筛选4486户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残疾人作为产业扶持对象,落实阳光增收产业扶持资金2243万元,帮助残疾人发展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脱贫增收。开展电商扶贫行动。落实资金150万元,支持150名残疾人创建网点实现增收。落实专项资金400多万元,为1000余名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了集中托养服务。落实专项资金195万元,对4625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安排1.05万贫困残疾人就业。落实专项资金530万元,建成37个省市级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帮扶120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增收。通过帮扶,贫困残疾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855元增长到2019年的8491元,年均增长31.3%。涌现出了翟必兴、郑娥、王自兵等一批身残志坚、自强脱贫的先进典型。

  安康

  各司其职 共同发力

  安康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83907人,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的20.23%,已脱贫残疾人74346人,退出率高于全省平均值4.6个百分点。该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首先形成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情况分析》,组织召开了兜底保障政策和残疾人业务知识视频会议。市残联对全市帮扶干部进行残疾人扶持政策辅导,要求做到基础数据一口清、政策落实情况明、风险隐患排查实。市民政局牵头成立了残疾人兜底保障领导小组,全面抓好残疾人两项补贴核查整改和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工作,切实做到应兜尽兜、应享尽享。财政、人社、教育、卫健等部门,立足职能职责,共同发力助推残疾人脱贫。

  市残联还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县区全面排查建档立卡残疾人政策享受是否到位等。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创建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园区、残疾人教育示范户、百家企业帮扶残疾人活动,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片、干部职工联县工作机制等。《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曾以《不让一个残疾人在脱贫路上掉队》为题,介绍了该市残疾人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

  商洛

  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

  到2019年底,商洛市实施残疾人民生项目21个,落实了市政府“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理顺了“两项补贴”发放机制。全市9.77万人次残疾人享受了补贴;对6387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评估,完成无障碍改造1200户;开展了“关爱残疾人保险活动”,争取市级财政资金60多万元,连续两年为8000多名一级肢体、精神残疾人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落实残疾人托养服务1020人次。商南县照护服务残疾人的作法在全国残疾人脱贫攻坚论坛上作了交流,全市累计脱贫1.99万户5.8万名残疾人。下一步,他们将在提升站位抓落实、尽锐出战抓攻坚、突出重点求实效、转变作风强保障上下功夫,助推残疾人脱贫工作。本报记者 陈忠

  • 三秦都市报手机版
 
     标题导航
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各地市“两不愁三保障”等有实质进展
   第A01版:微报纸
   第A02版:重要新闻
   第A03版:特别关注
   第A04版:陕西脱贫攻坚系列写真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文体新闻
   第A07版:经济广角
   第A08版:三秦城事
   第K01版:三秦资讯
   第K02版:公 益
我省助残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