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前一期   后一期
弘扬延安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陕歌将迎来建院80周年

  近日,西安文艺路上的陕西省歌舞剧院(以下简称陕歌)大院,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内外修葺正在加紧进行,即将揭幕的陕西省歌舞剧院艺术博物馆,同时进入布展倒计时。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享誉中国文艺界的陕歌80周年院庆。

  诞生在战争烽火中的红色文艺劲旅

  陕歌是陕西省属国有大型艺术院团,隶属于陕西演艺集团,下设有歌剧团、歌舞团、民族乐团、交响乐团、歌舞大剧院等艺术机构。陕歌前身为1940年成立于延安的“西北文艺工作团”,由毛泽东主席题写团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中,西北文艺工作团既是宣传队,又是工作队、战斗队,是驰骋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一支有重要影响的红色文艺劲旅。

  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是陕歌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陕歌的艺术工作者们发扬延安精神,深入黄土高原、秦巴山地、康藏公路、西兰铁路,组成新疆工作队和青海工作队,边演出、边采风、边创作,服务三秦和西北人民。为了建造陕西第一座以“人民”命名的新型专业剧场,陕歌的前辈们以辛勤的汗水,无数次的义务劳动,一砖一瓦亲手建造了西安市地标性建筑“西安人民剧院”。

  从延安的小山沟到社会主义大舞台,在广阔深厚的黄土地上,陕西省歌舞剧院历经80年薪火相传,创演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培养出数以千计的艺术家,诸如剧作家王亚凡、苏一平、王汶石、裴然;作曲家关鹤岩、吕冰、赵季平、张玉龙;美术家石鲁、李琦、刘安华;歌唱家刘燕平、王淑德、冯健雪、安金玉、米东风;演奏家安志顺、高明等艺术界重量级人物。

  壮大于改革开放里的陕西文化使者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陕歌人焕发出空前的革命激情和干劲,以文艺的形式密切配合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成为革命文艺事业的排头兵。在“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一大批反映工农业战线新人新貌、歌颂革命英雄主义、促进民族团结的新剧目相继涌现。歌剧《战友》《如兄如弟》《白杨寨的早晨》《兰花花》《丹峰儿女》《白毛女》《江姐》一票难求。歌舞《花儿与少年》《女社员》《喜开镰》《边区生产歌》《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红遍西北,饮誉全国。陕歌人为矢志建立具有民族气派、陕西特色的歌剧和歌舞艺术,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创造。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陕歌致力于发掘断代失传的唐代乐舞艺术,经过一代艺术家群体的悉心研究和再创造,大型古典乐舞《仿唐乐舞》和《唐-长安乐舞》鲜亮出炉,声震京华。由此,消失千年的中国乐舞重见天日,曾经的盛唐气象再现长安,陕歌因此享誉四海、名扬天下。唐乐舞作为靓丽的“中国名片”,唤回了千年古都昔日的辉煌。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原创歌剧《张骞》《司马迁》《大汉苏武》为标志的“汉代三部曲”相继推出,为中国歌剧的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被彪炳为民族歌剧的里程碑。《张骞》《大汉苏武》屡获国家最高奖,陕歌值此步入史上空前的辉煌。近年来,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代表集团承办了《辉煌壮丽七十年 追赶超越再出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的新时代》《永远的旗帜》等十几台规模大、规格高、节目精、反响好的陕西省重大主题文艺晚会。

  作为陕西文化演艺的第一方阵,陕歌坚持文化自信,发挥主力军的标杆示范作用,在陕西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中勇担重任,发挥窗口和主渠道作用。深入文化惠民,送戏送艺下乡,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强的文化需求。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当好陕西文化使者,足迹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推动精品创作,在题材发掘和艺术品种方面保持优势,屡获国家大奖。置身于大潮中的陕歌,以锐意进取的执念,义无反顾地向着改革深水区前行,在风云际会中扬帆破浪,浴火重生。

  陕歌的历史足迹证明,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陕歌的发展方向表明,人民至上,生活为本,艺术贵在创造,舞台永远求新。

  本报记者  夏明勤  

  • 三秦都市报手机版
 
     标题导航
   第A01版:微报纸
   第A02版:重要新闻
   第A03版:重要新闻
   第A04版:今日看点
   第A05版:今日看点
   第A06版:三秦城事
   第A07版:文体新闻
   第A08版:教育经纬
   第B01版:三秦学生记者
   第B02版:三秦学生记者 名校记忆
   第B03版:三秦学生记者 成长故事
   第B04版:三秦学生记者 思政访谈
   第B05版:三秦学生记者 校园动态
   第B06版:三秦学生记者 小学作文
   第B07版:三秦学生记者 中学作文
   第B08版:三秦学生记者 校园风景
   第K01版:三秦资讯
   第K02版:三秦资讯
陕歌将迎来建院80周年
陕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征集会徽会歌
十四运会组委会召开工作推进会
新游戏、新惊喜!双重“新”意 “微光星公益 幸福‘码’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