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三秦学生记者·作文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30日
家乡的秦腔

西安高新区第七高级中学高一(4)班 刘李蕊

我是陕西人,每次听到秦腔都觉得很亲切,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乡的距离。 我爷爷是个秦腔迷,他经常放着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我也经常跟着他在旁边小声唱。爷爷总是饶有兴致地给我讲里面的故事,有《三娘教子》《八件衣》《三滴血》等等,一个个故事让我对秦腔产生了浓厚兴趣,原来秦腔不仅仅是一种音律美,更有着秦人的智慧和人生。每次来到戏台前,看着台上的灯光,台下五湖四海的看客,大家围坐一堂,柔和的灯光填满了人与人之间的间隙,也浸满古腔古韵的刚烈与柔情。 在板胡与唢呐、锣鼓与梆子的交错声中,秦腔爱好者们在腿上拍着节奏,哼着曲子,享受属于自己的欢愉,那是何等惬意。演员们的表演声情并茂,唱腔抑扬顿挫,每一处细节都迸发着秦人刚烈、粗犷的情感。让观众热情高涨。

有一次,我在公园看到一个演员唱到激动处,竟把麦克风甩到一边,跨步向前,唱腔响彻云霄。那时,我已被这高昂的秦腔震撼住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诞生于八百里秦川的秦韵所迸发出的强烈火花。 音乐响起,演员登场。一位女演员身穿戏服,头戴点翠,头面光彩流动,搭配着惆怅的乐曲,在高台上演绎着精彩的故事和人生。台上,那位姑娘温婉的眉眼流盼,台下观众们的喝彩频频响起。谁曾想,这种震撼人心的体验是在一个普通乡村戏台上呈现出的,在那简易的戏台上,演员们手中的棍棒已是锈迹斑斑,头上的乌纱摇摇欲坠,然而,就是在这台上,诞生了一场多么美妙的艺术享受。 这是江南的纤秀孕育不了的,它只属于粗犷的西北,属于整个厚重的黄土高原。 “不到园林,怎知青色如许”,正如唱词所言,愿你我慢下脚步,感受这古风秦韵。 教师点评:在与传统结缘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展现秦腔这种艺术形式,表现了三秦大地厚重的文化,他粗犷、刚烈,他铿锵、健壮,表达了对三秦文化的喜爱。作文结构清晰,感情细腻真挚。 指导老师 林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