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

一份“手绘地图” 满纸乡情民意 90后驻村干部“笨功夫”破解烦心事 三秦都市报 2024年05月07日

陈满在岩湾村入户调查。

“这是学校,这是脱贫户张锁平的家……” 今年“五一”前,站在沟壑纵横的山间小道上,陈满拿着这份由10张A4纸拼贴而成的手绘“驻村地图”按图索骥,迅速而准确地给记者指出了曾经让他迷路多次的村民家。

驻村干部遇难题

今年28岁的陈满是甘肃人,2021年他从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考到凤县民政局工作,当年11月被派往凤县河口镇岩湾村驻村。

临行前,局领导对他说,驻村干部要把村子当故乡,把村民当亲人,尽快熟悉村情,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发展薄弱环节,制定对策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这番话,让初出茅庐的他激动地一夜无眠。“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局里就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想一定要好好干,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陈满,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农民的艰辛与不易。如今有了帮助农民的机会,他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珍惜机会,不辱使命。

然而,现实中始料未及的困难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驻村以后,我才发现村里的生产路、林间小路与岔口相互交织,犹如迷宫一般,让我找不到北。”

找不到路,寻不到群众家,让满腔热血的陈满非常着急。“连群众家都找不到,怎么入户调查熟悉民情民意?”他时常站在村委会的院子,望着对面山坡上群众时隐时现的房子,感到一筹莫展。

岩湾村村域面积大,地势复杂,全村8个村民小组346户村民依山而居,房屋疏落分散。“尤其是6组的几户村民,住在对面的山顶,想去一趟都不容易,更别说想精准地找到一户群众家。”刚驻村时,陈满还能依靠村干部的指向,知道村民家的大致方位,而一旦自己去找,便分不清方向,时常跑错地方。回想起那时的情景,陈满说自己“尴尬”又“不知所措”。

“笨功夫”破解烦心事

看着满脸愁容的陈满,局领导安慰他不要着急,并建议他将村上的几个重要点位画在纸上,以此为坐标就不容易迷路了。

于是,他茅塞顿开,多日低落的心情也舒展了许多。他连忙跑回宿舍,兴冲冲地找到笔和纸。当他准备画一张地图时才感觉无处下笔。“我一点画画基础都没有,笔头根本不听使唤,画的线条都是歪歪扭扭的。”

然而让他最犯难的并不是画不直的线条,村民家之间的距离比例及道路弯度的半径大小,如何精准地在图纸上表现出来更让他头疼。

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更没有任何数据可以借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陈满只能下“笨功夫”,用脚反复丈量距离,反复调整图纸上的比例。

一天,两天,三天……驻村一个月,他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每走访一户人家,就在地图上画上一笔;每到一个道路拐弯处,他都要反复思忖这个弯度在图纸上该画多大的弧线。

与其说这是份“手绘地图”,不如说是用脚“走”出来的。他边走边画,边画边改,也不知道废了多少纸,改了多少遍图纸。就这样,一份能直观反映村情的地图才逐渐清晰起来。

方寸“纸”间绘制乡情图

“图上的两个三角形表示脱贫户,矩形是一般户……”陈满拿着手绘的地图,向记者讲起地图上各种线条和图形的含义。他说,这张图不但注明了346户群众的具体位置,而且也对每一户的家庭状况进行了标注。

“有了这张图,驻村干部不会迷路,而且这张图还成为了我们的‘作战图’。”驻村第一书记杨波告诉记者,在工作中,这一张张手绘的地图,为入户走访提供了最优路径,助力他们快速掌握每户困难群众真实情况。

今年3月,陈满结束了驻村工作回到凤县民政局。临走前,他将这份“手绘地图”留给了新的驻村队员。他告诉记者,在岩湾村的800多个日夜,是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这份手绘地图帮助他圆满地完成驻村任务,也见证了岩湾村的发展,希望它能给接替的同事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从而更好地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去导航。

本报记者 董毅 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