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一核多星”专业布局。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东门。

双选会现场。

双选会上用人单位宣讲招聘岗位。

特斯拉校企合作实训中心 。
在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突破千万的形势下,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202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稳中向好,78%的毕业生扎根陕西汽车产业。这所以汽车命名的职业本科高校,以汽车产业链全链需求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将教育链深度嵌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了从“点对点”人才输送到汽车产业“全链条”生态赋能的质变,为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写下生动注脚。
扎根产业链 构建全链条人才供给体系
2019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正式更名,成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从“高职”到“职业本科”的跨越,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育人理念的革新。当陕汽集团从“需要测试工”转向“需要解决技术难题方案”时,学校敏锐捕捉到产业升级信号,打破传统“一企一班”的订单模式,构建起“一核多星”(以汽车产业为核,以“链”为星)的专业体系。学校以汽车工程技术专业群为核心,辐射出涵盖大数据工程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大数据”专业群,涵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北斗”专业群,以及涵盖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的“人工智能”专业群,形成覆盖研发、制造、测试、运维的全产业链人才供给体系。
在陕西省工信厅支持下,学校牵头绘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实时更新,宝鸡零部件基地、西安高新区整车制造基地等47个关键节点均标注“已对接”绿色标记。通过深度参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联盟,作为唯一高校代表被纳入“优势支撑单位”,建立起与327家链上企业的常态化对接机制。早在2020年国家专业目录尚未设立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时,该校已率先开设相关课程和实验室建设,这种前瞻布局让毕业生在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供不应求。
淬炼真功夫 打造高端技术技能熔炉
“我们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高于高职专科,技术技能水平高于普通本科。”副校长张陵的话道出职业本科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构建的“32418”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行三方认同,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双重达标,聚焦实用、专业、工匠、创新四大要素,将企业真实生产场景深度融入教学。
大三学生选修课直接使用陕汽集团故障案例库,在分析200多个真实故障中掌握系统诊断能力。40%的授课教师来自企业一线工程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超半,形成“工程师上讲台、教师进车间”的双向流动机制。在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学生既能拆解电机、调试电控系统,还可参与吉利宝鸡基地的整车轻量化研发项目,这种“做中学”模式培养出既能操作工业机器人,又能编写智能算法的新型技术人才。
“我们培养的每个学生都经得起检验。”就业办主任王兴国的话掷地有声。学校深化“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以岗位需求定课程内容、以技能竞赛强实战能力、以职业证书验培养质量,推动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精准对接,确保每个毕业生都能熟练掌握行业技术标准。智能制造学院毕业生乔延哲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手持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校赛一等奖、陕西省机器人系统集成大赛三等奖、达索solidworks全球专业工程师证书等多项荣誉,毕业即入职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担任生产现场工程师,基础月薪达1.2万元。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在感谢信中写道:“贵校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展现出扎实专业能力与严谨工作态度,连梦强等同学凭借突出表现获团队一致好评。他们快速适应岗位,以系统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承担技术支持岗位的任务,在公司技术岗上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的认可,足以证明该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过硬专业素养,更能精准适配产业一线技术需求,成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像这样的感谢信学校每年都能收到……”校长助理穆乾坤说。
结出丰收果 构建三级联动就业生态网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用就业质量扭转了社会偏见。学校建立“园区—企业—校友”三级就业网络,与8个产业园区签订定向输送协议,2024年单次专场双选会就吸引了120家汽车相关企业提供的超3000个岗位,现场签约率达45%。依托1.2万名校友资源建立的“产业导师制”,让校友企业成为就业“主力军”。
靖江特殊钢有限公司作为国企,2023年起连续招录该校学生,人力资源负责人评价:“这些学生素质和能力都很优秀。”2024年该公司特意带了两位毕业校友回校宣讲招聘,重点吸纳机械、电气类专业学生。该校校友创办的车匠人豪华车专修连锁每年回校招聘,公司80%以上员工均为该校毕业生,学校专门为校友企业开设招聘专区,形成良性就业生态。
从大一“产业链职业画像”作业到毕业前“企业顶岗实训”,全周期就业指导让学生提前3年锚定职业坐标。正如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左浩所言:“我们培养的不是‘螺丝钉’,而是能设计‘螺丝钉生产线’的系统工程师。”在临潼校区智能网联实训中心,学生调试自动驾驶系统的场景,正是该校“产业链需求”精准培养的生动写照。
职业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就业率数字,更在于成为产业升级的催化剂。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的实践证明,当教育链与产业链形成“需求感应—人才供给—技术反哺”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就能释放乘数效应。这所职业本科高校的转型之路,为破解就业困局提供了可借鉴的“职教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