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诸多丰富的革命文化内容,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浸润学生的心灵,是践行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培根育魂根本任务强有力的抓手。在实际教学中,善于利用文本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开展系列有趣、有益、有法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梳理革命事迹 领略英雄风采
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等鲜活地反映在其生平事迹的故事中。梳理典型事件、品味传神细节,会使学生获得直观、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触动。
在学习演讲稿《最后一次讲演》时,学生通过慷慨激昂的模拟演讲,心中对闻一多先生勇敢斗争的形象有了明确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人物传记《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复述闻一多“说和做”的典型事迹。这样学生会深刻而鲜明地感受到闻一多先生不仅是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还是一位言行一致的仁人志士。
紧扣山河意象 激发爱国热情
诗歌、散文作品如光未然的《黄河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等,流淌着深沉热烈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层次清晰、过程丰富、充满情致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体会文字、感受声律、推敲词句、领会情感中,细细浸润,轻慢推进,多维立体地建构起激情澎湃的爱国热情。
整合学科资源 强化深度认知
基于已有的学科知识,整合多学科元素,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表达能力,厚植家国情怀。在学习《邓稼先》时,教师可以辅以报刊、影视资料等资源,加深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环境的认识,理解邓稼先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崇高精神;在学习《老山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大山的路线、过程及遇到的困难,并且让学生们在地图上找出长征所涉及的主要地点,结合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地理知识,深化红军不怕困难、乐观昂扬的精神。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加深对革命英雄人物的认识。
西安滨河学校 吉小勇
征稿启事
探索思政实践,创新融合教育。《师声说教》栏目刊发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经验与心得,展示各学科如何融入思政教育,更好地践行课堂革命,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来稿要求1000字以内,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学校名称。
投稿邮箱:1065939876@qq.com 咨询电话:029-82267165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