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关注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8日
“新时代三部曲”亮相首都舞台
我省现实主义秦腔力作频现

《骄杨之恋》

7月7日晚,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之《骄杨之恋》精彩亮相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7月7日至15日,该院“新时代三部曲”《骄杨之恋》《楷模村》《生命的绿洲》将全部与首都观众见面。

《骄杨之恋》 一部戏激活一个剧种

舞台大幕徐徐拉开,感人的故事直抵人心——碗碗腔现代剧《骄杨之恋》以大气与婉约并重的舞美效果、充满诗性的唱词,充分彰显了杨开慧坚守理想信念的崇高品格。演出以其严谨扎实的剧本创作,匠心独具的导演呈现,细腻动人的演员表演,富有时代感的音乐唱腔以及大气恢宏的舞美灯光,打动了在场观众。

《骄杨之恋》注重从戏曲之美中发掘表现力,并转变成对观众强烈的感染力。“演员们的表演太精彩了,把我完全带进故事里……饰演杨开慧的李梅不仅有疾风暴雨般的唱,还运用了一连串的程式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挣扎。”首都戏迷尹女士看完《骄杨之恋》后表示,揪链子、翻身、鱼跃、搓步、跪步……最后无力地扑倒在台阶上,这一连串戏曲动作,生动表现出母亲面对被折磨的儿子,想救又救不得的挣扎与凄绝。

“碗碗腔虽然是一个小众剧种,但是通过《骄杨之恋》使我感受到这个小众剧种的雄浑博大、厚重又充满激情的主题表达。”国家一级编剧、甘肃省文联副主席曹锐表示,该剧让碗碗腔与时代共舞,并为碗碗腔的赓续攀登夯实了根基。

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文艺经典

与《骄杨之恋》讴歌革命英雄人物,用独特视角展示杨开慧烈士的心路历程的主题不同,将于7月11日至12日亮相的秦腔现代剧《楷模村》是一部乡村题材作品,该剧以陕北绥德郝家桥村为原型,艺术再现了陕北乡村跨越时代变迁、走上致富之路的生动实践和深刻变化,展现新时代乡村旧貌换新颜,有新意、接地气。

而将于7月14日至15日和北京观众见面的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则以几十年来耕耘在毛乌素沙漠上的诸多“治沙英雄”为原型,讲述了一批治沙英雄靠着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创造了毛乌素沙漠从“千年沙漠”到“万里绿洲”的人类生态奇迹的故事。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编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既要让观众爱看,又受主流媒体关注,就要做到守正创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始终坚守戏曲的本体性,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同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着眼当代生活,观照当代人的情感与审美,展现新时代发展成果、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

李梅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省戏曲研究院创作演出了《杏花村》《留下真情》等,进入新时期创作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路遥的世界》,再到 “新时代三部曲”《骄杨之恋》《楷模村》《生命的绿洲》等剧目,都是戏曲研究院自觉地将戏曲事业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创作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

现实主义剧作点亮舞台

此次,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共有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交响乐等诸多门类53台演出集中亮相首都舞台。我省共有5部作品亮相:除省戏曲研究院《骄杨之恋》《楷模村》和两部话剧作品《路遥》《主角》外,还有西安易俗社的秦腔《昭君行》。

秦腔《昭君行》是一部迥异既往而守正创新的作品,熔铸了凝重的历史感、精深的文学感和跨地域的文化感,将中华传统写意空灵的美学韵致与现代描绘人心的叙事张力相结合,也让古老秦腔在新时代艺术创作领域中火爆出圈。

三意社社长侯红琴告诉记者,该社近年来创作了《我爱我爸》《山花》《陕北往事》等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最近正在对《陕北往事》进行打磨提升,争取参加今年十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戏剧节”。该剧通过紧扣人心的剧情、情感真切的表演、壮美辽阔的黄土高原舞美设计、大气磅礴的秦声秦韵,生动演绎了陕北人民为革命事业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此外,今年还计划创作排练改编自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新编剧目《宫廷记》、陕西省重大历史题材新编历史剧《无字碑》、新编传统戏《五娘传》以及秦腔实验先锋剧《爱的玫瑰》等。其中,秦腔《爱的玫瑰》以发人深省的浪漫故事直击现实社会热门话题,以戏曲艺术让观众的心灵在生命与爱情的思考中接受洗礼。“我们将在把大秦经典之腔唱响在祖国西北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创排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让秦腔艺术在舞台上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侯红琴说。

本报记者 夏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