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1日
在无声画室里 用画笔“绘”梦想
​聋哑夫妇助103名特殊学生圆了大学梦

扫码看视频

孙晓苍在给孩子们上课

学生、老师、画板、颜料……位于西安市振华南路的一间名为沧笑的画室,是一群特殊孩子梦想花开的地方。

这是一间面向聋哑学生的特殊画室,而画室的老师,也是一对毕业于美术专业的聋哑夫妇——孙晓苍、许微笑。在上个月的高考中,这间画室又有18位学生顺利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至此,共有百余位学生圆梦大学。

特殊课堂 师生全程通过手语交流

7月10日,记者来到画室,约90平方米的住房内,老师正在为14位学生上课,整个过程格外安静,师生全程通过手语交流,绘画时间,只听得到画笔在纸上扫过的声音。墙上,贴着一张张孩子和老师的合照,还有不少已考上大学的孩子送给老师的祝福。

作为画室的第一批学生,鑫鑫表示:“两位老师授课非常认真,有仁爱之心,会根据我的美术弱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他们帮助我实现梦寐以求的大学目标,是我人生遇到的最好的良师益友。”

2017级的涛涛,来画室后,各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后来,如愿考上西安美术学院。“以前的我叛逆,粗心大意,遇到他们,得到了认可,我有了尝试的勇气,最终考入心仪的大学。”

上帝虽然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人生中最大的幸事,莫过于遇到一个好导师;放慢脚步,认准目标;不断往高处走,成为你的风景;每天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在画室,离开的学生们留下心声。

在此上课的小轩可以进行简单沟通,她告诉记者,“我来学画不到一年,老师特别好,教给我很多绘画方面的知识,非常感谢他们。”

聋哑学生想要实现大学梦,比普通学生难很多,夫妻俩想教好这些学生,也需要更多精力和耐心。“有些学生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有时候一个知识点要重复讲十几遍,但每当孩子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很开心,会给予鼓励。”通过纸笔,许微笑与记者进行交流。

创办画室 守望无声孩子的梦想

两间房间内,许微笑和丈夫孙晓苍分别为部分孩子上课,虽然口不能言,耳不能听,但记者注意到,无论在做什么,许微笑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孙晓苍对待孩子们一直很有耐心。

许微笑是画室创办人,1岁多时的一场医疗事故,让她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声音。“她对色彩特别敏感,她用手指在纸上轻轻触摸,感受画笔划过纸张的痕迹,然后以独特的手法和技巧绘制出美丽而生动的画作。”许微笑的父亲许晓英说,发现女儿的绘画天赋后,他用心栽培,最后女儿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

一般的画室,老师都是健听人,加之没有手语老师在旁翻译,他们的授课内容很难被聋哑学生理解。还因学费压力,一些聋哑学生放弃了考大学的梦想。

2015年,许微笑遇到了几位想学美术却找不到合适画室的聋哑学生,将此情况与丈夫沟通后,毕业于长春大学美术系的孙晓苍,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两人对孩子们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着切身的体会,为让像他们一样的聋哑学生能够圆梦大学,帮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当年10月,夫妻俩成立了沧笑画室。

为了节约成本,夫妻俩和父母商量后,腾出一套房子改造成画室,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只有3位家长因收费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之后,又来了3位学生。火起来是在第2年,因为首届6位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更多孩子慕名而来。对于贫苦家庭的孩子,在原本就不高的学费基础上,许微笑和孙晓苍有的降低,有的更是直接免除。画室内的素描纸、水粉纸等更是免费提供。对于来自偏远地区的家庭困难学生,他们还买来钢丝床,免费提供住宿。

扶残助残 温暖与关爱同行

画室开办多年,许微笑和孙晓苍为顺利考上大学的学生们感到高兴,也曾因工作压力大、强度高身体不适过。“曾想过不干了,但看着坐在教室内的孩子们,实在不忍心,便一天天坚持了下来。”许微笑说,“孩子们很不容易,不仅早出晚归,更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不能辜负他们。”

孩子们也没有辜负两位老师,2016年至今,共有103位学生考上了大学。“我想成为一名特教老师,为听障儿童服务。”“我想开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室”……在两位老师的影响下,孩子们对未来有了期待。不少孩子,即使上了大学,步入社会,有时间了,还会回画室来看看,对他们来说,这里是艺术之梦的起源地。

除了日常教学,两人还一直关注残疾人群体,尤其是聋哑人士。来自咸阳的聋哑小伙于继峰在西安开了一家小吃店,带领几位聋哑徒弟一起创业,夫妇俩知道后,免费为小吃店绘制装饰画;聋哑少年小葛的父母因车祸致残,夫妇俩奔走募捐,为他们筹集了一万多元治疗费。

不仅如此,2021年,在许晓英帮助下,夫妇俩以沧笑画室为据点,成立了西安市沧笑助残公益慈善中心,希望通过开展文化助残、资助困难学生、关爱特殊儿童等活动,让更多残障孩子感受到温暖与爱。

文/本报记者 陶颖 图/视频/本报记者 代泽均 实习生 陶克松 冉恒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