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秋季高中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新高考、新课标和新教材以来,高新一中实验中学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都出现新气象,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名师大讲堂”拓展视野 激发兴趣
新课改之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老师都疲于奔命,学生没有选择课程的机会,学校无法突出校本课程的地位。自从新课程、新高考和新教材实施以来,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拓展校本课程,鼓励学生走进社会,通过第一课堂提质增效,为第二课堂腾出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第三课堂生机盎然。三个课堂相互扶持,相得益彰。
特别是邀请专家学者肖云儒给学生作《地球之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专题报告,穿越时空隧道,分析了“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用自己见闻,让学生感悟真实的国际关系。还邀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崔曙光教授,作了《中国式元宇宙:技术内涵与前沿思考》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聚焦科技前沿,胸怀国之大者。邀请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系苟秉宸教授作了《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专题报告,让学生系统掌握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辉煌成果,深刻领悟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学生聆听了数十场这类报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了学习能力,形成了兴趣。
“志远课程”学科融合 特色鲜明
学校位于秦岭北麓,门口耸立着学校著名的志远楼,意在鼓励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际”,以培养有德性、善合作、厚基础、有本领的“高新侠”为目标,学校提出借助专家学者讲座激发学生兴趣,浓缩兴趣成为志趣,把志趣升华为学生的志向。
一年来,形成了“一体四基地”的志远课程体系。秦岭课程基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思想,包括画秦岭、吟秦岭、唱秦岭等具体课程。创新课程基地,依托未来创新基地,发挥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基本课程作用,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并把创新成果转变成可以实际使用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体育健康课程基地,主要包括篮球馆、击剑馆、游泳馆、射击馆等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打造发展的平台。体验数学课程基地,主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共同讨论问题,归纳数学思维,在沉浸式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第二课堂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合实践”项目学习 成果丰硕
新高考着力于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着眼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真实问题,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分析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综合实践能力。一年来,学校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共同体,研究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做到学科知识学以致用,学科能力显著提升。舞蹈学习共同体开发出创新型舞蹈,把生物学科知识与美学知识相结合,编制的舞蹈美轮美奂,精彩纷呈。化学学习共同体,研究肥皂的制作方法和红烧肉的化学变化,肥皂制作不仅学会了原理,更学会了选择各种肥皂的方法。红烧肉的研究,不仅重视食物的色香味,更注重相应的化学变化。物理学习共同体,创新沉重设计的基本方法,把力学原理与材料科学相结合。寻找反射原理下的缤纷光影,对光的反射折射衍射等类型知识,比较对照形成了系统的体系。
在新课程体系和新高考指挥下,学校指向核心素养,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机会。学校拥有较大的开课自由,不仅能让学生向下扎根,也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向上生长,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