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彦刚)近日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获悉:“十三五”以来,陕西省高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98项,位居全国第六。2022年,全省高校承担的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2.6万项,委托金额62.63亿元,位居全国第四。
据悉,陕西省现有高校111所、科技人员5.7万人。其中,两院院士48人、拥有高级职称科研人员2.4万人,依托高校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大学科技园4个,省部级以上科技机构693个。2022年,全省高校科技经费投入达179.59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5%;承担科技项目5.78万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技项目1.02万项,占总数的17.65%;授权发明专利1.05万件,较“十三五”末增长38.16%。
作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陕西省高校坚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近年来,全省高教系统聚焦聚力秦创原建设。自秦创原建设启动以来,全省高校组织成果路演、校企对接等活动1600余场,签订技术合同交易金额139.7亿元。西安交通大学“高精度压电驱动器件”、西北工业大学“微小卫星”、西安理工大学“大尺寸硅单晶生长技术”等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产出,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在“三项改革”牵引下,5.3万项科技成果纳入单列管理,1.2万余项成果正加速转化,科研人员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800余家,超半数落地秦创原“总窗口”。铂力特、华秦科技、巨子生物等一批企业的成功上市,有力支撑了陕西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