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生态治理看榆林”陕西日报社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东北线一行,先后来到神木市马镇采访榆林市东部沿黄土石山绿化情况、土石山区有机红枣产业发展,在佳县千年古枣园—泥河沟村聆听“枣源”的文旅融合新气象。
荒山变青山护卫黄河安澜
神木市地处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全市地貌以明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奔腾的黄河从府谷流入神木境内,流长98公里。挡住风沙,也要守住水土,近年来,神木市加大力度护卫黄河安澜。
据神木市林业局副局长解炜介绍,2022年起,神木市实施黄河重点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对黄河一级支流窟野河、秃尾河流域两侧裸露山体进行植树造林。以黄河为主线、各大支流为延伸,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布局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特色经济林,以乡土树种为主,采用乔灌草结合、针阔叶混交的栽植模式,全力打造科学、合理、健康的黄河绿色廊道。
在马镇白家山村沿黄坡面治理项目现场,目之所及,绿意盎然。黄河蜿蜒着从绿色廊道中穿流而过,蔚为壮观。
黄河木枣焕发新生命
神木市最南端的万镇镇位于秦晋黄河大峡谷中段。生长于神木之南古老传统的黄河木枣又称“黄河母枣”,是地球上最为古老原始的红枣品种之一,独特的地域、气候条件,使其口感酸甜、营养丰富。
神木市南部山区是黄河木枣的核心产区,种植规模达25万亩。多年来,木枣都是当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早年间,因种种原因木枣减产滞销成为常态。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村官、神木人张亮创立了红枣休闲食品品牌——“曼乔”,以红枣现代化深加工为主,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外贸进出口为一体。
2017年,曼乔咖啡被评定为“陕西名牌产品”,并荣获第二十四届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第十三届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金奖。在企业逐渐步入正轨后,2019年,张亮发起了一棵枣树公益活动,通过聚集政府、企业、爱心人士的力量,让撂荒的黄河木枣重新焕发生机,实现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农业生产和发展道路。
采访团成员,渭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隋晓会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场认领了一棵枣树。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小举动为当地的水土保护尽一点绵薄之力。对于张亮回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的创举表示敬佩,希望有更多的企业、爱心人士加入进来,助力当地枣农。同时,渭南日报社在渭南市也有帮扶村子,她考虑能否将曼乔的生产、销售模式进行借鉴复制,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千年枣园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与万镇镇相距30余公里、地处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西岸的佳县,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枣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红枣名乡”。经过千百年的选育培植,枣树不仅成了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的优质适生树种,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展示了重要功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产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以泥河沟千年枣园为核心的佳县古枣树群,早在2014年便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陕西省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截至目前,泥河沟千年枣园共生长有千年以上古枣树30余株,树龄最大的已经超过1300年,被专家誉为“活化石”“枣树王”。
近年来,佳县每年举办红枣采摘节暨红枣产业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全县建成红枣规上加工企业12个,生产出全产业链产品16种,远销海内外。成立佳县泥河沟世遗千年枣林专业合作社,建成泥河沟游客接待中心、乡村记忆馆……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千年古枣园文化,佳县全力打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让更多群众捧起“文化碗”,吃上“旅游饭”。 本报记者 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