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正在参观博览园昆虫展区
自2018年获批国家二级博物馆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带入新时代高校博物馆育人创新路径中,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总要求,在优化园区生态环境、提升科教服务水平、创新开展科普活动、提升科普品牌形象、扩大学校影响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发挥特色优势,搭建高质量育人平台。博览园坚持专业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培育相结合,依托昆虫学、畜牧学、兽医学、植物学、农业历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和特色优势,将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近五年,补充动植物标本1万余件,农史文物800余件,新树种70余种,园内丰富的科教资源,已成为相关专业重要的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年均万余名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丰富育人路径,强化服务育人实效。博览园以文化引领,与各单位联合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举办昆虫微景观展、中国名蝶展、花果花艺展等,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以实际行动落实学校文明实践行动部署。此外,博览园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已形成一支“理论水平高、服务意识强、志愿经验丰富”的高质量科普志愿团队,获评中国科协点赞。2021“科普中国”年度科普团队,培养国赛选手5名,获国家级科普讲解大赛奖4项,省部级科普讲解大赛奖23项;连续六年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通过服务他人、展示自我,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方法策略,提升育人新效能。工作人员介绍,昆虫博物馆中“昆虫学家周尧教授”专题展区,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科普教育;结合自身林草资源特色,推出“蝴蝶文化季”“昆虫音乐季”“爱鸟活动周”等活动,贯穿一年四季,增强青少年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知与认同。
博览园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团队将进一步探索与教育、科技、传媒等跨界融合的发展路径,为西农大“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寅 本报记者 孙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