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仪洁
从桂林到阳朔最好的游览观光方式便是坐游船沿漓江而下,这样既能体验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江游乐趣,亦能近距离感受漓江两岸钟灵毓秀的湖光山色。
我对桂林并不陌生,小时候除了故乡的大东山和马铸匠山之外,最先了解的便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尽管那是课本里、图画中,美得那样朦胧和遥不可及,但对于从未涉足过远方的我而言还是充满无穷的诱惑力,因此对桂林山水的仰慕之情与日俱增。
这次来到桂林,一早便匆匆赶往磨盘山码头,迫不及待地登上游船的二层观光平台去感受这似曾相识的梦幻景色。
斜风细雨迎面而来,撩拨着悸动的心弦,勾起儿时对桂林山水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我竭力搜寻着课本里的每一页纸、每一个字,撷取最优美的段落乃至一个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与桂林的秀美山水悉心比对。然而任由思绪穿越在现实与梦幻之间,竟然无法分辨出彼此之间的细微差别,这大概是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和丹青妙手的匠心独具。
曾经无数次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中茫然四顾,而今一不小心竟与桂林山水撞了个满怀,蓦然呈现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薄如蝉翼的云雾萦绕在山水之间,给桂林山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影影绰绰中多了几分静美和空灵。
游船在烟雨中缓缓行进,一路穿过冠岩、童子拜观音、九马画山和黄布倒影,漓江上的这些景点需要三分观看七分想象。我毫不吝惜地发挥着丰富的想象力,然而不管怎么苦思冥想始终无法找全迷离山水间神态各异的九匹骏马,这样反复琢磨中轻舟已过万重山。
漓江的水面并不宽广,江水如绿飘带环绕在群山之间,水面初平如镜,只有游船轻轻划过,才荡起层层涟漪,尔后迅速弥合成以往的平静。漓江两岸树木丛生,平缓地段大多点缀着一些小小的村落,村子四周石阶通幽,缕缕炊烟将此幻化为云蒸霞蔚的天上人间。漓江两岸的农田边、树荫下、草坪上随处可见慕名而来的游客零星搭建的户外休闲帐篷,两岸浅水湾里全是光着脚丫的游人和追逐嬉戏的孩子。
沿江码头停靠着小小的竹排和一艘艘精致的小船,还有排队等候漂流的游人,当人们游兴正浓时有一头水牛从林间小路信步而来慢悠悠地潜入漓江之中,直到游船驶出很远才缓缓探出头来,这一幕给快乐旅途平添了意想不到的精彩花絮。
桂林的山美得与众不同,有的一峰独秀,有的双峰并举,有的数峰林立,有的群峰相随,每一座山有每一座山的风韵,远山近景虚实相宜、错落有致。桂林的山因水而秀,桂林的水因山而媚,山倒映着水、水映衬着山,山在水中游、水在画中流。桂林山水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于烟雨之中尽显动静相宜的绰约风姿。
游船不知不觉行至阳朔龙头山码头,大伙耳熟能详“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于是急切地想饱览阳朔的全部美景。
桂林山水的精华全部浓缩在阳朔,来阳朔的游人多数会选择漂流,而漂流的最佳河流便是遇龙河。遇龙河是漓江的一条支流,有小漓江之称。如果说漓江是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堪称小家碧玉,这里的景色小巧精致、圆润柔和。
蒙蒙细雨依然飘洒着,遇龙河上游码头人如潮涌,放排的人早早撑起遮雨斗篷。每一条竹排只能并坐两人,当游人落座之后,放排人便用长长的竹竿抵住河床,然后用力向后一撑竹排便顺流缓缓而下。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几句应景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上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不怕风雨骤”。竹排穿行于婆娑的树荫中,不时被前方的竹影遮住了去路,几经峰回路转才重新划过曲折的河道,此时群山倒映在碧水之中,小小竹排点缀成阳朔美丽画卷的一部分。
我完全陶醉在小漓江的优美景色里,幻想着能化作几支疏影横斜的翠竹,于烟雨中长成悠闲惬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