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5日
从废品堆里“淘宝”
“循环青年”尹超的低碳环保生活

扫码看视频

两张红色单人沙发、20世纪80年代的柜子、破旧的收音机、自带柜门的老旧镜子……不到20平方米的客厅里堆满了各年代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我捡来的。”7月24日,记者见到了这个房子的主人尹超。

和尹超一样的年轻人还有不少。他们走街串巷,在城市“废墟”中“寻宝”,捡拾回来的各种家居用品经过清洁和改造被赋予二次生命,他们被称为“循环青年”。

尹超目前在一家二手车评估中心上班。“平时的爱好就是‘捡垃圾’。看到有废弃或者拆迁的工地,都会开着车去转一圈。”尹超告诉记者,这种“捡垃圾”的行为叫“stooping”,原意为“弯腰”,成为潮流代名词后,变成了“把废弃的物品捡回来进行循环使用”的意思。从去年开始,这股风潮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迅速传开。尹超作为西安最早开始从事stooping的人之一,现在是“stooping西安”的主理人。

走进尹超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列着各种相机和胶卷的柜子,这也是他成为“循环青年”的起源。“一开始是去西安的各旧货市场淘相机、磁带,慢慢接触到了CityWalk(城市漫步),过程中发现了有趣的东西,就顺手捡回来了。”

小到徽章、锁扣、钥匙和烟灰缸这些零碎的东西,大到废旧衣柜、猫爬架,尹超有自己的“捡垃圾”标准:“物为人用方为良物。可能这个东西在别人眼里是垃圾,但我喜欢。”他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收集到的小物件,“你看这个,它是一个仙桃造型的小酒杯,我觉得挺少见的,就捡回家了。”废弃的胶卷底片、老照片、泛黄发霉的信封,在尹超看来,每个被抛弃的物品都有一段故事。

每周四是尹超的休假时间。早上去旧市场淘货,下午去“偶遇”“垃圾”就是他一天的安排。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不少趣事,“要和捡破烂的大爷大妈搞好关系,他们喜欢直接能够卖了变现的,木制家具他们不要就会告诉我。一些回收旧家电的人如果收到相机、磁带也都会给我发照片,问我要不要。当这些物品再到我手里时,等于又循环了一遍。”

每次捡回来的东西,尹超都会用酒精进行消毒。如果是一些不完整但又很喜欢的东西,他就自己动手改造。在他的客厅中,有一张泛着墨绿色的板子,“我用砂纸把表面的一些毛刺打磨光滑了,后面再给它装上木腿,就能变成桌子了。和我这个凳子配到一起。”他说着,指了指身旁一把黄色的木凳,那也是他捡拾来的。

街头巷尾捡旧物,网络平台购买闲置物品,二手市场淘货回家。捡回来的东西,尹超除了自用,也会通过二手平台或者线下摆摊的形式出售,为自己不再用的东西找下一个主人。循环是一个圈,圈住了旧物辗转,也圈来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摆摊的同伴、光顾摊位的顾客、捡拾垃圾过程中认识的人,在交流和交换中与尹超慢慢成了朋友。

“我觉得今后‘循环青年’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尹超对此有信心,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带着环保低碳、资源循环利用的心态生活。他告诉记者,在西安,街道清洁的工作效率很高,前一天晚上丢弃在街头的废弃物品,隔天一早就会被收走。“Stooping的概念需要扩大理解,它更应该是一种惜物的态度或者交换的乐趣,我们希望让一切闲置旧物有更好的归处。”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段林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