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城事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5日
打工挣学费 勤奋又孝顺
万元正能量奖学金助他圆梦

高考结束第二天,苗桢只身前往西安,亲戚帮他找了份工作,他将在这里度过整个假期。7月的西安,烈日炎炎,在酒店、在草坪、在天台,婚礼在哪里布场,他就忙碌在哪里。汗水顺着脸颊一滴滴落下,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从无抱怨,因为他深知,自己每多干一点,就可以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

父母不在身边 他懂事又独立

2005年,小桢出生在安康旬阳的一个村子,五口之家变为六口之家。“爸爸妈妈一直在外打工,直到我快出生,妈妈才回家。我出生后,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了,妈妈便带着我一起外出,他们错开干活时间,只为又能挣钱,又能照顾我。” 小桢说。

3岁,该上幼儿园了,父母将小桢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农家小院里,两位老人一天天老去,小桢和姐姐一天天长大。每年,小桢和姐姐最盼望的便是过年。“一年中,一家六口团聚的那十多天,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

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下地干活,小桢就在树下学习,趴在一个小小的凳子上,席地而坐,身旁,是水和饭。“孩子时不时会递过水壶给我和他爷爷喝水,长大一些后,农活成了他学习之余的调节,不仅如此,他将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10多岁便会做简单的饭菜。” 小桢的奶奶说。上学是爷爷接送,长长的村道上,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走过一年又一年,小桢和爷爷的感情也在一天天加深。

考上旬阳二中的那一年,爷爷突发疾病,匆匆赶回家的父母,花掉全部积蓄还借了钱,仍未能救回爷爷的命。爷爷的离开,对小桢来说是不小的打击,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也让他有些不适应,学习上,他有了吃力感。“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爷爷,心里很痛。”小桢说。

刻苦学习 他用勤奋铸就未来

小桢明白,唯有努力学习,才能帮父母分担,才能改变家庭境遇。很快,他便将状态调整了过来,在那之后的日子里,每天早早起床,或在教室,或在操场,他背诵英语单词、朗读课文,他坚信,走过的路,会成为回忆里的风景;所有的经历,会成为积攒的财富;曾经的负担,会成为人生的礼物,受过的苦,会照亮未来的路。

上课时,他格外认真,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课后,他抓紧时间,只希望再多做几道题,遇到不会的,第一时间找老师或同学解决,晚上回到宿舍,他继续苦读,即使在去食堂的路上,也常常书不离手。今年高考,546分的成绩让他的付出有了回报。

“孩子非常懂事,从没跟我们张口要过什么,衣服小了破了也不说,高三结束,更是主动打工,减轻家里负担。这些年,不在孩子身边,很心疼他。” 小桢的母亲说。“爸爸妈妈在外面更不容易,有一年,爸爸的包放在床上,我看到里面装着不少药,他在我面前,也从来没说过哪里不舒服。” 小桢说,父亲有根手指头受过伤,一直弯曲着没有办法伸直,“干活时,肯定也有很多不方便。”

志愿填报西安的大学,小桢只希望离家近一些,可以多回去看看独自生活的奶奶。“进入大学,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早日为父母分担,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小桢说。

为他助力,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三秦都市报全媒体为苗桢颁发正能量励志学子追梦奖学金一万元。

本报记者 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