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在商州区沙河子镇沙河子村,四级田长白艳奇顶着烈日,正在巡查管辖范围内的田地,并向镇级三级田长汇报安全情况。
白艳奇自从成为一名村田长,每周至少巡查本村(社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两次,宣传相关政策,实时掌握具体情况。
“如果在巡查中发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我会第一时间制止,并在24小时内上报镇上。”白艳奇说。
像他这样的田长,商州区共有324名,持之以恒落实“人盯人+耕地保护”田长制管理责任,确保耕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
商州区全域处于秦岭腹地,保护好耕地资源,当好秦岭卫士,既是政治责任,也是使命担当。
近年来,该区站在政治的高度、发展的角度和民生的维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田长制作为守牢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商州区坚持党政同责,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镇村属地监管的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区、镇(办)党委(党工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二级田长、三级田长,村级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为四级田长,村民小组组长为网格员,村级依据管辖范围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实行属地管理、分级保护、逐级负责,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
为了全面落实各级田长责任,商州区逐级签订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将耕地保护田长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成效突出的镇(办),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发生频率高、卫片执法和耕地保护督察中违法占用耕地问题较多或造成耕地破坏严重、三级田长长期不在岗履行职责、对辖区内占用耕地违法行为不及时上报造成重大影响等情形的,区田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将对镇(办)、村、组田长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撤销田长职务,对严重失职渎职的,依法追究责任。
在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基础上,商州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全省“三个年”活动要求,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为目标,强化政治担当,狠抓任务落实,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工作。
商州区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结合“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以及日常执法巡查等形式,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悬挂宣传条幅50余条,举行镇、村耕地保护专题培训23场次6000余人,努力使保护耕地红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对乱占耕地实行的“零”容忍政策家喻户晓。
同时,商州区精心策划实施了腰市镇解村等6个村,大荆镇等7个镇土地整治项目2个,项目规模2478亩,预计新增耕地2017亩。协调解决了城关街道办杏树园村、腰市镇泉村2个项目325亩的占补项目区土地撂荒遗留问题。通过一大批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验收及报备入库,解决了项目建设落实占补平衡难题。
保护耕地我们重任在肩,保障高质量发展我们更义不容辞。商州区紧紧围绕“三个年”活动的开展,聚焦市区重大项目,以问题为导向,提前谋划,积极同发改、住建、工信、园区等部门衔接,加快用地报批速度,高效审查上报市局审批“西十高铁”“西气东输”临时用地27宗。上报省厅审批4个批次6个项目、单独选址2个项目,用地面积540亩,为项目顺利落地实施提供了资源要素保障。
今年以来,商州区将耕地保护执法重心下移,将执法重点调整为“以快查快处为前提,以严查重罚为手段,以执法整改为目的”,重拳打击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8件,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4处,恢复耕地面积124.6亩。
闫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