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城事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7日
“桑拿房”里煎良药
——记陕西省中医医院执业中药师刘希柯

换上衣服,戴好口罩,刘希柯一头扎进煎药室。先核对病人信息与药方,再隔着无纺布袋仔细摸了药材是否齐全,然后将药包放进设备里,加适量清水浸泡,关好设备后启动煎药机……经过70分钟的等待,晾凉、分装、打包,一位患者的药就此煎好。从7月9日16时上班,直至次日凌晨4时,刘希柯和同事才煎完全部药品,“大概煎了100多名病人的1000多包药。”他边说边脱下贴在身上的白大褂,像刚淋了一场大雨,浑身上下湿透。

37岁的刘希柯是陕西省中医医院的一名执业中药师,煎药室就是他的工作室。

距离煎药室越近,扑面而来的中药味越发浓郁,“煎药室常年都是这味道,苦涩略带回甘的味道在燥热的环境里反倒能让人安心宁神。”刘希柯指着自己的装备说,“帽子、口罩、手套必须按规范戴好,既卫生又安全。”

走进煎药室内,150台煎药机有序排开,多台机器火力全开运作。“煎药这事看着不大,但是水量、温度,包括一些特殊药类放置顺序都能影响到药效。”刘希柯边说边将已经浸泡好的中药饮片装袋放进煎药机里。

一般情况下他负责15到20台煎药机,将所有药品按序放进、加好水已经过了半个小时,“像薄荷、藿香这些特殊药材要在最后10分钟放进去,才能将药效发挥到最好。”刘希柯仔细核对好在最后需要放进的药材,“也有的药物需要煎两个小时,这完全根据药材特性来决定。”

多年的从业经验积累,让他的特长在疫情期间也派上了用场。“2021年12月医院接受了熬制预防汤剂的任务,我每天工作近20小时。其中有次奋战72小时,共熬制预防汤剂26000余服。”刘希柯说。

常年待在煎药室,汗流浃背是刘希柯的常态,工作服经常能拧出水,摘下帽子,头发像刚洗过一样。尽管如此辛苦,但他说在得到患者认可的那一刻,觉得什么都值了。“年轻患者工作压力大,回家熬药耗时长,影响生活质量。”他说,“有些老年患者不会处理特殊煎法,可能因此影响疗效甚至危及生命。”每每想到此处,他又觉得动力满满,小小的一袋药是患者的希望和健康,马虎不得。

这几年,代煎的中药越来越多,他不仅学习掌握了中药相关知识,连修理煎药机也非常熟练,“只要不换大零件,咱基本都能搞定。”

本报记者 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