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7日
省人大代表李朝鲜: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支农惠农政策让老百姓享受了更多的红利,农村的路宽了、灯亮了,天然气、互联网入了户,农民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省人大代表、咸阳市礼泉县西张堡镇白村社区党委书记李朝鲜在农村工作和生活了30多年,对农业和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亲身感受着农村的巨大发展变化。

白村位于关中平原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作为扎根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李朝鲜倾注心力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不断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都是特色产业给我们添‘绿’增‘金’。”提起村上的农业特色产业,李朝鲜有说不完的话,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专家们经过深入考察制定种植规划,他们“按图索骥”,布局产业,让效益实现了最大化。现在,白村现代农业园区已经发展为远近闻名的樱桃基地,还引进种植了吊干杏、蟠枣、密脆、华硕等新优水果品种。

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如今白村变成了一个集生态宜居、农业观光、农耕文化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社区,不仅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达到2.6万元。同时,白村社区党委坚持项目化带动、做好“土特产”文章,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探索出“两区共建三产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民就地城镇化新路径。

“我是一名人大代表,又是社区党委书记,就应时时想在群众前面、事事干在群众前面、处处走在群众前面,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每年两会,李朝鲜的建议和意见都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有关。在他看来,人大代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群众是人大代表的服务和依靠对象。他始终将群众的需求记在心头,一次次将老百姓的呼声和期盼传递上去,架起了一座沟通民意的“连心桥”。

李朝鲜表示,今年省两会上,他将结合白村社区发展的实际,就发展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条件等积极建言献策,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绘好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报记者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