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三秦学生记者·校园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1日
馆校跨界 共推革命文物融入高校“大思政课”
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

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为推动革命文物和“大思政课”有机衔接、同频共振,让革命文物成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铸强青年精神力量的鲜活“教科书”,构建馆校协同育人新模式,1月10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以建馆65周年为契机,携手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共同举办“共推革命文物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展览活动”。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精准发挥革命场馆独特育人作用,积极构建“一馆多校”合作模式。前期,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与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完成对35套(59件)革命纸质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在此合作基础上,1月10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与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举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教育基地”共建签约暨授牌仪式。双方将以此次馆校合作共建为契机,持续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和高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馆校协同优势,达到“双向赋能”,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作用。

活动当天,“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数字化保护成果展”“光阴流转 旧纸新颜——馆藏纸质文物修复成果展”正式开展。此次成果展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测绘技术、三维扫描、VR虚拟等手段,对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地形、建筑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数字化记录,呈现出“展览+模型+虚拟”沉浸式观展新体验。游客可使用 VR智能眼镜,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全方位立体感受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的峥嵘岁月。此次展览是西安美术学院古建筑测绘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创新举措,在传统测绘教学中融入革命文物与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培育塑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光阴流转 旧纸新颜——馆藏纸质文物修复成果展”精选《群众日报》载杜鹏程写的战斗报告、赵一峰给儿子赵润的家信、韩夏存写给家人的便条、伍云甫代笔刘子久口述手稿等8件文物,展示文物修复保护前后对比,挖掘文物背后故事,融入文物修复保护知识,力求以点带面,推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让革命文物更好地“开口说话”。主办方表示,此次展览是用好革命文物这一“生动教材”的有益实践,旨在通过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话语、故事,用“小切口”诠释大道理,增强“大思政课”的感染力,切实发挥革命文物的育人作用。

活动中,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王娟教授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数字化保护项目》课题部分展示成果——八办旧址模型、测绘数据电子版、数字化虚拟仿真电子版文件,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袁猷峰接受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