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畅家村,村民正在整理农资,开展备春耕工作,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红丽走进田间地头、街道巷陌,为全国两会履职作准备。
“我关注最多的就是与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的事。”从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起,马红丽始终积极履行职责,为“三农”发展建言献策,带领群众发展村级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汇聚民生民意,助推乡村振兴。
畅家村是马红丽挥洒汗水和青春的地方。1989年,20多岁的她当了村干部;2002年,她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来,她看着村子一天天变美,路宽了、房子新了、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了。在她的带领下,畅家村的干部群众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技术人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闲置的废弃厂房进行有效盘活,建成大荔首家豆制品加工厂,并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依托,注资泽瑞豆业,实行规模化经营,有效解决了村中劳动力,增加了村民收入,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马红丽说,说到2023年大荔县的发展成就,那就不得不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按照“大带小、强带弱、富带穷”的原则,探索强村带动、产业拉动、项目牵引等模式,年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减少近三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63元,排名渭南全市第一,东城街道畅家村等5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
回顾过去30余年与群众打交道,帮群众解难题,带群众共致富的历程,让马红丽对农村发展现状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不少农村逐步建成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完善生产道路、建成村文化广场等,打造了集购物、医疗、休闲为一体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村庄变亮丽,生活提品质。
“我们也要看到乡村发展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提升村庄整体风貌和农民生活品质。”马红丽表示,改善村庄面貌增加乡村吸引力,鼓励更多能人返乡创业,带着更多村民致富增收。夯实农村基础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地制宜、系统施策,稳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才能让乡村不断焕发活力。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我最关注的话题依然是乡村振兴。”马红丽表示,她将努力履职尽责,继续发挥好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和人大代表作用,全身心地干好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父老乡亲发声,把乡村建设得更美、更宜居,让广大农民群众既富口袋,更富脑袋。
本报记者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