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风正拿着望远镜观察朱鹮的状态。
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朱鹮妈妈”,她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朱鹮人工孵化育雏和义亲抚养等关键技术,精心守护大自然的精灵20多年,从朱鹮饲料配制到巢框搭建,从孵化育雏到展翅高飞,付出了艰辛努力。她就是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朱鹮管理部部长张军风。
3月7日,记者走进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张军风正拿着望远镜在观察朱鹮的状态。“最近还没到朱鹮繁殖的季节,就有更多的时间看看这些已经长大的朱鹮‘娃娃’们。”
2002年,陕西省林业厅将60只朱鹮从洋县调运到当时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照顾朱鹮的重任落在了张军风的肩上。“刚开始接手照顾朱鹮,总担心照顾不好,经常晚上睡不着。”张军风坦言,洋县地处秦岭以南,朱鹮的“新家”在秦岭北麓,入冬后天气寒冷,总担心朱鹮能不能安全越冬。当时,张军风提出了朱鹮耐受性试验和保温措施相结合的方案,将一个朱鹮馆舍用塑料布封住,里面悬挂热能灯制做成保温棚,用于救治冻伤、有病的朱鹮;地面铺设草垫,放置粗树干,方便不能及时上架的朱鹮栖息;给水池不间断供水,以防止池子结冰和泥鳅死亡;用斧头敲击水池边冰面,清除积冰以防止朱鹮腿部骨折;采取饲料多样化等措施,帮助朱鹮越冬。“还好,这些办法是对的,朱鹮们整个冬季平平安安。”
每年3到6月份是朱鹮繁殖期,为确保朱鹮种群顺利繁殖,张军风很少休假,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从饲料配制到巢框安置,从朱鹮配对到一对对朱鹮步入爱巢,担负朱鹮饲养繁育工作的她总是奔波在一线。
“如今,朱鹮种群数量稳步增长,让人非常欣喜,觉得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新一年的繁殖季即将到来,张军风依旧忙碌在迎接朱鹮新生命的道路上,依然像第一次做“朱鹮妈妈”一样亲力亲为。
让朱鹮从秦岭起飞,鹮美天下是张军风一直的梦想,她用行动完美诠释着梦想的实现。
文/本报记者 王嘉 图/本报记者 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