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0日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 陕西代表团四位村支书的乡村振兴梦

初春时节,广袤的原野迸发活力、孕育希望。

“坚持不懈抓好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全国两会上,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代表的热议话题。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天,让我们跟随陕西代表团的4位全国人大代表、村支书履职的脚步,去展望那徐徐展开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马红丽代表:让村民的幸福指数 越来越高

对于畅家村这片土地,全国人大代表、渭南市大荔县东城街道畅家村党总支书记马红丽有着深深的感情。

近年来,大荔县紧盯“大美大荔 共同富裕”奋斗目标,坚持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双轮驱动”不动摇,着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大荔特质的乡村振兴新路子。马红丽说,综合研判,大荔县申报“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基础扎实、条件完备。

“扎实推进农业兴县,搭建现代农业体系。”马红丽说,深耕“土特产”大文章,打造粮食、冬枣、高石脆瓜等5大产业聚集区。按照“延链条、增效益、稳增收”工作思路,实施多元经营策略,培育规上食品工业企业19家,带动发展各类经营主体4.2万户,搭建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电商销售额突破27亿元。

“扎实推进大美大荔,绘就生态宜居画卷。”马红丽说,《大荔县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出台,明确乡村建设15项重点任务,建立“1个总方案+15个专项推进方案+3个清单”推进机制。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集中打造赵渡、范家、安仁3个乡村振兴重点镇,畅家、韦留、雷北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开展人居生态环境整治“六项行动”,促进绿色生态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永续优势。

“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激发多元共治活力。”马红丽表示,建议在农村养老体系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发展农村天然气取暖、集中供暖,细化光伏政策,鼓励用光伏发电解决农村取暖问题。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

“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为契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走前列、作示范。”马红丽说,她将汇民声、聚民意、传民声,以千万工程、和美乡村为目标,让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舒心。

樊九平代表:我们的日子像山地苹果般越来越红火

初春的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绿荫环绕、草木葱翠。

“乡村振兴使家乡变美了,村民的笑脸变多了。”全国人大代表、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樊九平说,他当了近20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最深的感受就是村民生活越来越好了,矛盾减少了。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落后村。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樊九平想方设法带领大家一起增收致富,“不仅要解决村民间的矛盾纠纷,还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经过调研和咨询专家,桥镇村确定了一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东边养羊、西边种植蔬菜、北边种植苹果的产业布局。结合实际和群众意愿,通过资金入股、羊入股、草料入股、土地入股等方式建成湖羊养殖场,还发展起了日光温室大棚。

近年来,桥镇乡桥镇村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乡村优势产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推动乡村产业特色化发展,促进群众增产增收,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靠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这些年我们的日子就像种下的山地苹果一样,越来越红火!”樊九平说,“我坚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乡村振兴的路将越走越宽广。群众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就能让他们持续稳定增收。”

“桥镇村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积极发展山地苹果、奶山羊养殖、乌鸡养殖、湖羊养殖等,让菜、畜、果齐头并进,使乡亲们致富增收的步子迈得更稳,让乡村全面振兴成果惠及每一个百姓。”樊九平信心满满地说。

杨春平代表:为乡亲们蹚出一条 致富新路子

“关于乡村振兴的细节,值得长期实践和验证。”全国人大代表、铜川市耀州区锦阳路街道水峪村党总支书记杨春平建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助力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杨春平所在的水峪村,苹果种植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苹果产业,属苹果优生区。一直以来,他们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奇”的市场化思路,推进苹果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如今,苹果种植已成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同时,我们凭借自身种植大田蔬菜的传统和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时令设施蔬菜产业,鼓励村上的创业带头人在大棚蔬果种植方面集群化发展、品牌化经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特色现代农业引领全村产业发展新格局。”杨春平说,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发现只依靠简单的果蔬种植、采收环节,而不做储藏、运输以及深加工,不能让产业持续高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引入外部资金,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业,积极争取果蔬类深加工项目落户,从农业‘跨界’工业、服务业,探索多元化发展方式,下活村集体经济‘一盘棋’,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杨春平说,不断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大力实施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和提升行动,农业农村才更具活力;只有在“特”字上精耕细作,才能让乡村产业靠特色立足。

“我要不断地思考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杨春平表示,下一步将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为乡亲们蹚出一条致富新路子。

郭占武代表:“三产”融合发展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擘画了乡村振兴蓝图,让我们很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党总支书记郭占武说,我们要抓住机遇,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通过袁家村好的经验和做法,带领群众更好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郭占武一直奋战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线。近年来,袁家村紧扣市场这一关键,聚焦三变改革,成功探索出一条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袁家村经验”。

“做大农产品品牌。”郭占武说,袁家村以“三产”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培育袁家村品牌,通过袁家村品牌销售农产品拉动“二产”的加工,带动“一产”的种养殖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的经验,袁家村品牌在全国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007年,袁家村在政府的指导下发展乡村旅游。起步之初,乡村旅游只是袁家村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发展深入,乡村旅游不仅让本村村民致富,还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并不断吸引外来创客,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升级。”郭占武说,如今,袁家村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近年来,袁家村还走出陕西省,通过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输出袁家村的商业模式,逐步让“袁家村”经验走向全国。

“我们将积极推动袁家村‘走出去’的步伐,助推‘袁家村’经验走出陕西,带动更多地区实现产业+乡村振兴。”郭占武表示,下一步,袁家村将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不断壮大产业,丰富旅游业态,通过文旅融合的带动,把农产品加工做大做强,形成”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将构建一个相融共生、互补兼顾、层次递进的可持续发展的闭环产业链。

文/本报记者 赵明 图/本报记者 母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