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三秦学生记者·作文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4日
四季词曲

西安铁一中湖滨中学高一(1)班 魏致远

说起中华文化,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那穿透古今的诗词。一笔浓墨重彩,便勾起无数文人墨客之雅思,交叙大地四时之律动,穿插着无数生机与悲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贵如油般的春雨,却让人感到了无形的滋润。嫩绿的芽叶,从泥土里向外钻出,开始还只是一星半点三四颗,并不亮眼,但是很快便占据了整个大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古时的春日,与现在并无太大差异,但古人选择了以纸笔抒发惜春之情。当然,也不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叹。然而,大多诗人眼中之春,是勃发、是暗长、是突破、是希望,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欣喜。

轻轻地,春离去了,夏也悄然而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句,多给人以一种遇夏之惊喜。看来,与夏日不期而遇,也着实给了人一种新奇之感和无限生机。转眼,到了农忙的田中,又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夏日图景。农民们个个“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为了一年的收成而忙碌。更为生动的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以梅为景,以雨为托, 以池为雅,以蛙为乐,一幅闲听蛙鸣图跃然纸上,清新淡雅,保留了夏天独有的一份热烈与活泼。

渐渐地,秋登了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并非只能怀古伤今,引得人肝肠寸断,在乐观的诗人眼中,俨然是另外一副模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是橘黄的,是赤橙的,多是壮丽而烂漫,感思与雅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贯穿了古今,成为古典与现代之碰撞。

缓缓的,秋的生机尽了。随后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降临了,白雪皑皑,雪下的生机也静待下一个季节的律动……

古诗词中的四季,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人生哲理的体现。这些美轮美奂的诗句,让人品味四季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岁月的流转与人生的真谛。

教师点评:四季变换,在作者笔下宛如一首动人诗词,作者以诗词作谱,倾心弹奏出春之生机,夏之活泼,秋之烂漫,冬之安详,词曲悠扬,令人神往。

指导老师 丁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