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去年9月至今,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税务局聚焦推进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分局、办税服务厅)建设,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深化征管改革、落实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以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的“小事情”“小矛盾”“小问题”为切口,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截至去年12月,税务部门联合司法部门验收授牌,建成比例为72%,调解税费争议647件。
从“场景化”到“标准化” 提升一线税收执法能力
作为陕西省税务系统“枫桥式”税务局示范单位,西安市未央区税务局以标准化思维建强“枫桥式”税务所依法行政主阵地。注重从日常工作中收集纳税人缴费人意见诉求,将典型案例进行“场景化”提炼,总结出“标准化”应对处理经验,达到“学习一个案例,掌握一种方法,解决一类问题”的预先防范目标。
市民曹先生是一名多点执业医师,在西安市某医院任职期间发放的所得被认定为劳务报酬,后期又被认定为工资薪金。由于二者缴税差异,曹先生申请退还个人多缴纳的税款。
在多次与企业沟通未果后,曹先生辗转联系到西安市未央区税务局未央宫税务所。为处理好这起税企争议,未央宫税务所多次召集专业科室和骨干人员会商研判,反复查阅政策资料制定调解方案,并多次与曹先生所在医院沟通,经过3个月的反复磋商,最终将多缴纳的税款顺利返还给曹先生。
每解决一次争议,未央宫税务所都会将调解过程制作成表单,建立争议调解台账,反复“复盘”总结经验,研究应对不同争议的标准化调解流程,同时经常性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制度学习,通过常态化案例教学和实战培训,提升一线税收执法能力,实现了服务管理“零投诉”。
从“多头跑”到“一站式” 畅通治理协同化渠道
“感谢你们的帮助,压在我心里多年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近日,赵女士向西安市莲湖区税务局的工作人员连连致谢。前不久,赵女士前往莲湖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缴纳契税时,工作人员发现其房屋的法院判决与实测面积有差异,不符合缴纳契税的条件。赵女士对此一筹莫展,希望税务部门能帮忙解决因为面积差异导致无法缴纳契税的难题。
莲湖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后发现,业主与开发商存在房屋面积补差款与合同违约金相互抵减争议,开发商拒开发票,导致契税缴纳资料不全。由于该案件时间跨度大,涉及多个部门,莲湖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立刻成立专项团队帮助解决问题,经过多方走访和沟通,最终成功为赵女士办理了契税缴纳业务,获得了赵女士的认可。
西安市莲湖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是莲湖区税务局打造的“5分钟便民办税服务圈”的核心服务点,承担着辖区8万余户纳税人、102万自然人的电话咨询、业务办理和审核事项,是税费争议矛盾的高发地。针对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动产交易、社保费案件、业主与物业矛盾等新型、复杂的涉税争议,莲湖区税务局建立“1+N”税费争议调解机制,将“依托地方支持,聚力部门协同”作为工作破局解难的重要手段,与莲湖区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签订框架协议,形成一体化税费争议“调解矩阵”,真正实现了税费争议“一站式”化解。
从“局里”到“村里” 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蓝田县税务局将“枫桥经验”基本做法与经典著作《吕氏乡约》相融合,形成独具本地特色的“枫桥+乡约”税费咨询调解模式,为推进“枫桥式”税务分局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2023年,蓝田县税务局“枫桥+乡约”涉税争议调解团队收到西安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涉税争议调解申请,该公司反映其经营的民宿项目耕地占用税的计税依据与实际占地面积不符,因此不愿履行缴纳义务。
针对纳税人反映的情况,“枫桥+乡约”涉税争议调解团队主动对接蓝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纳税人违规占用耕地情况,经过充分沟通,县资规局重新测量了企业占地面积,出具了《陕西省办理占用耕地手续通知书》,纳税人对通知书中的计税依据无异议并依据实际占地面积缴纳了耕地占用税。至此,该涉税争议圆满解决,纳税人对蓝田县税务局涉税争议咨询调解中心的工作方式方法和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蓝田县税务局“枫桥+乡约”税费咨询调解团队不断探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税源管理新模式,强化与县域职能部门的横向沟通,建设集税费业务咨询、税收法制宣传、税费争议化解为一体的“枫桥+乡约”税费争议化解服务站,打通服务乡村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案结事了”在基层,切实增强纳税人满意度。
2023年,西安税收营商环境连续两年稳居省内第一,全国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位列副省级城市第四、省会城市第八。西安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从基础工作、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三个方面入手,推进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取得实效,确保到2024年底实现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全覆盖。
本报记者 郑唯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