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城事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9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红导游“芥末”
396万粉丝听她讲兵马俑的秘密

王钰在兵马俑景区带团讲解。

王钰通过讲解向游客传递文化自信。

靠着风趣的讲解,@西安导游芥末收获网友的好评。

“咱们有一句话叫做:天塌了也有个子高的顶着呢!所以说即便经历过地震、倒塌,这尊跪射俑也没有被破坏,别的兵马俑在刚出土的时候都成了支离破碎的碎片,唯独这一尊是完好无损的。而且他的姿势是半跪着的,这就导致他只有一米二左右。”4月9日,在一场抖音直播中,“西安导游芥末”(以下简称芥末)的讲解引起了直播间的观看热潮。听完这段深入浅出的讲解,很难不记住这件兵马俑博物馆特殊的“镇馆之宝”,但这仅仅是芥末讲解中的一小部分。

手持导游旗,将头发挽在脑后,身型小巧的芥末穿梭于华清宫与兵马俑等景点之间,向络绎不绝的游客们讲解着历史。从直播景点到出镜讲解,截至4月10日,芥末的粉丝数3年间涨到了396万。78条视频,点赞数过千万,单条最高190万。

“兵马俑都是单眼皮吗?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兵马俑又是如何修复的?”风趣幽默又干货十足,芥末讲解兵马俑的系列视频走红网络,用网友的话说,“一个导游硬生生干成历史讲解专家了”。

起步 直播2周“人气暴涨”

“我是陕西西安人,1998年出生,跟导游这个职业最早的缘分在大学选择专业那一刻。当时填报志愿,我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当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了解有限,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觉得这个专业听起来可以到全国各地旅游,很有意思,于是便填报了旅游管理专业。”谈起做导游的初衷,本名王钰的芥末说。

2020年毕业之后,她从协助型导游做起。协助型导游主要职责是在老年游客团中管理游客,比如唱歌调节气氛、清点人数等。2021年起,她开始从事讲解工作,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解型导游需要更全面的讲解技巧,要能为游客生动地讲述景点背后的故事,讲解与华清池、兵马俑这类景点相关的唐文化与秦文化。

“最初我只是浅显地了解这些景区,还达不到讲解型导游要求的‘了解’。于是我找资料、看书籍、看纪录片,做大量的功课,一步步走到了现在。”芥末说,“刚开始就先多去看一些秦朝、唐代的历史书,还有纪录片。以此为基础再延伸,比如通过秦朝去了解西汉。《百家讲坛》是我平时爱看的节目。”

2021年,芥末开始接触抖音,注册了账号。一开始她比较害羞,说话不太流畅,不敢直接面对摄像头,所以多数情况下将镜头对准景区进行讲解。第一周直播讲解华清池的历史典故,第二周她在兵马俑进行直播,讲述兵马俑的故事,让她没想到的是,“不到2周的时间,直播观看人数从几人涨到了上万人。”在她的视频下面有网友留言:“本来想划走的,结果认真看了两遍。”还有网友表示“真是导游界的一股清流”“美貌与才华兼备”。粉丝数也呈直线上涨。这让她有了更多的信心,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秦唐文化。

走红 单条点赞超过190万

“我渐渐发现网友对单一景区内容产生了审美疲劳,同时受到别的出镜主播的启发,2023年我也开始出镜直播讲解景区。面对镜头不再害羞,更为从容。通过每天直播讲解景点,我的表达能力慢慢得到了提高,也练就了‘嘴皮子’功夫。”芥末开始了出镜直播,并且上传日常工作视频。

她从2021年起开始拍摄短视频,但一直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2023年2月的一条“如果再来一场鸿门宴,你觉得项羽还会放过刘邦吗”的视频点赞数1.1万。结合历史,引经据典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旅游不再只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沉浸式感受厚重的文化气息。一个多月后的一个名为《动我“手指”者——终须报》的视频,点赞量190.3万。

突然走红网络,意外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视频结尾她说的那句“只要我们中国人想,只要我们敢,迟早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像2000多年前的秦人一样,屹立于世界之巅”,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共鸣:“姑娘好样的,爱国没有任何理由”“这位导游的学识不只是导游而已,我欣赏的是她爱国的底蕴。”芥末这个名字,在抖音平台开始走红,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她了解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对此芥末说:“这反映出了大家的家国情怀,我也对此感到自豪。我们来看兵马俑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看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还有文化传承背后的国家力量。”

“兵马俑的眼角纹、掌纹、脚底板的纹路,不单单是外表,而是古代人向我们传递出的一种精神,叫作 ‘大国工匠’ 跟 ‘文化自信’。”在“看兵马俑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条视频中,芥末铿锵有力的话语打动了不少网友。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景区中认出了她。很多游客看到她的视频后来跟团,也有的游客表示,会拿出手机拍摄她。从一开始的激动和不习惯,到慢慢的适应,她觉得“大家拍摄是因为真的喜欢我,这让我感到很开心。”这表明游客已经对她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这种亲切感让她的带团工作更加轻松。现在的她,每周带团三次,直播、学习,样样兼顾,穿插进行。

坚持 “传播历史文化我很自豪”

2023年7月5日,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了“跟着古诗词云游大好河山”的直播,芥末是第一位登场的导游。“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芥末在高大巍峨的西安大雁塔下,诵读着岑参写下的诗句,又走进大唐芙蓉园讲述了李白、王维、王勃等唐代诗人曲折跌宕的人生故事。

2023年9月,芥末“闪现”到了宜昌,这是芥末首次走出西安,来到秀美宜昌,亲历大国重器,感受水利奇迹,探寻屈原故里,读写巴楚文化。

越来越多的人和景区关注到芥末,年轻的脸庞与广博的知识,在她的身上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她也更加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需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芥末的手机备忘录里有16个文件夹,记录了她所有的工作笔记与灵感来源。名为“兵马俑”的文件夹里有56个文件,包含了将军俑、一号坑、三棱箭、青铜剑等具体文物景点的知识。

她还会思考游客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并非每个人都是考古学家,相对于太深入的讲解,大家反而更关注一些独特和有趣的东西。例如,为什么要修兵马俑?秦始皇陵为什么选址骊山?我会以游客的视角思考,然后进行讲解。”

对于网友的评价,芥末说:“因为我刚刚入行不久,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作为导游,我主要的工作是将深奥的历史知识通俗化,把景区和文物背后的故事讲述出来。网友称我为‘专家型导游’,可能是因为我一进入工作状态就表现得比较严肃,不像其他导游那样幽默风趣,可能这就是我的风格和特色。”

芥末说:“我是真正喜欢这个行业,而且我能从工作当中获取自我价值。外地游客如果通过我的讲解喜欢上了兵马俑、喜欢上了秦朝,或者喜欢上了西安的历史文化,我觉得挺自豪的。目前,我的工作地点仍然是在兵马俑,未来的计划是去往更多的城市和景区,进行旅游文化推介。当然,我会一直从事导游工作,继续通过线上直播向大家介绍更多的景点和知识,同时在线下做好导游的讲解工作。”

本报记者 周婷婷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