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6日
焦悦峰:
矿山中的“创新先锋”

今年,焦悦峰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去北京领奖前,他专门到单位领了一套崭新的工装,要借此机会“展示新时代煤炭工人的形象”。焦悦峰是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柠矿)机电物资中心综采维修电工。

由于常年风吹日晒,焦悦峰皮肤黝黑,但丝毫不减他身上的那份坚毅与执着。办公桌上的一张张图纸、草稿无序地散落着,仿佛诉说着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技术的钻研与探索。

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煤海深藏于地下。宛如迷宫的井下世界分布着许多重要的机电设施,这是焦悦峰最熟悉的地方——他在这里坚守了30多年,见证了煤炭行业向智能化迈进的过程。

在矿井的深处,电缆悬挂机器人正在工作。工人熟练地操作着遥控器,这台机器便是焦悦峰带领团队研发的成果之一。如碗口般粗细的电缆,一米长就重约30斤。过去,铺设电缆单班需要十五六个人,只能铺三四百米。如今一个班只需要两个人,就能铺3000米到5000米。

煤矿井下清淤难度大、强度高,焦悦峰带头研发了智能清淤机器人,原来6个人8小时的繁重清淤工作,如今2个人30分钟轻松完成;完成主通风机无人值守一键倒机、高压柜反送电闭锁装置等重点项目,保障了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负责或参与矿井运输系统顺槽胶带输送机以及工作面电气设备安装改造,实现了“无人值守、有人巡检”目标……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从一名普通电工到全国技术能手,再到今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2岁的焦悦峰主导实施的各类创新项目达770项,节约资金8000余万元,为矿井的智能化供电和机器人集群提供了技术保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5项,发表专业论文8篇……

焦悦峰的脚步并没有停歇。他依然每天埋头在创新工作室里研究新图纸,思考如何设计出更高效、更安全的设备。他的最新项目是设计胶带机底部堆煤清理机器人,“如果能把这个机器人设计出来,工友就不用为收拾撒煤而苦恼了。”焦悦峰说。

正是这种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让他在煤海深处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自我,也照亮了他人。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