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9日
中法携手开展文化遗产保护

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日前,中法达成《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关于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之合作协议书》。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本次合作研究将围绕木质遗存保护研究和土遗址保护研究两大方面展开。

文化遗产合作一直是中法两国文化关系中最具活力的亮点之一,而陕西文博机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陕西文博机构先后开展了中法“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茂陵石刻保护”等合作项目,并联合开展保护培训。可以说,陕西文博机构积累的中法合作经验为本次协议的达成提供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据了解,本次中法合作研究将围绕木质遗存保护研究和土遗址保护研究两大方面展开。木质遗存保护研究: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及秦始皇帝陵火烧木材遗迹(木炭)保护修复以及价值认知研究;针对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及秦陵秦俑坑出土木炭及残存木质开展包括木材树种鉴定、保存状态评估、劣化机理、保护技术与方法研究,尤其是针对残存木质,还有木质修复研究。土遗址保护研究:针对秦陵秦俑坑土遗址以及法国作为建筑元素的土质材料,开展土遗址耐久性和稳定性、制作工艺、病害识别评估及损害机理等研究,开展遗址土体保护技术研究。

本次合作开展的木质遗存保护研究和土遗址保护研究,统筹考虑了双方文化遗产保护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中国秦始皇陵与法国巴黎圣母院是闻名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均曾使用大量的木质材料且存在过火木质遗存。如秦兵马俑坑的建筑使用了大量棚木、枋木、立柱、地栿等木质构件,也出土了战车、兵器局部构件等木质遗迹,这些木质遗存在历史上遭到过不同程度的焚烧。巴黎圣母院也保有大量木质建筑构件,其木质屋架在2019年被严重焚毁。因此,选择木质遗存保护这一共性问题作为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将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地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代表的考古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特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结合所创造的生动实践,为全球文化遗产事业贡献了独到的中国经验。秦兵马俑坑等考古遗址主要为土质,这类土遗址的保护与常见的露天土遗址不同,需要结合其自身环境与病害特征,面向考古、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的全链条需求,发展可持续的保护利用科学体系。“我们希望同法国的遗产机构一道开展考古土遗址的保护研究,在国际上推广中国特色的考古土遗址保护理念,通过文化遗产科学研究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精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负责人说。

下一步,中法双方将围绕合作协议所确定的框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由于文物资源的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合作双方将首先通过实验室分析与模拟试验的形式开展基础研究;计划深入探索秦始皇陵与巴黎圣母院两处文化遗产中的木质遗存(尤其是火烧木质遗存)以及考古土遗址的材料性质与历史价值信息,在室内试验与模拟试验的基础上,总结遗产劣化机制,开发适用于文物实际的保护技术与方法体系。同时,利用本次的合作契机,共同培养文化遗产科技保护方面的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