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三秦学生记者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9日
浅谈高中生物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策略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教师在重视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拓展延伸,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可以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强化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思政与自然科学为鼓角,使人文关怀、生命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奏响生命的乐章。

首先要深入挖掘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做到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在“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部分的教学中,应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应让学生读懂血液化验单,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生活习惯,国民健康等问题。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问题探讨中,可以通过唐代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引入萤火虫发光,光能来自ATP,让学生感受中国诗词的魅力,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DNA的双螺旋模型构建”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体会科学探讨过程的渐进性和艰巨性。而且正是因为DNA分子特异性、多样性、稳定性的结构特点,所以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尊重自己和他人,正确认知生命伦理和承担社会责任。

其次,充分利用科学发展史,挖掘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家们的科研经历和人生阅历也是很好的课程思政素材。科学家的故事可以教育学生感悟科学家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可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

最后,是与生物相关的生涯规划教育。教材中有大量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如育种工作者和测序工程师等,通过介绍这些职业,可以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提升生涯规划能力,为学生之后专业的选择提供思路借鉴。

总之,生物课程中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渗透于生物课堂教学的始末,注重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将现代科学和人文内涵进行深度融合。

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 史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