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充满温暖和爱的志愿服务项目——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博悟·关爱”系列公益活动,在第二届新时代文博社会教育发展论坛上,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
触摸“文物”“听见”世界
“让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文化温暖、浸润所有人的心灵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副院长何宏的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是对自己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所肩负使命的一份爱的宣言和承诺。
两年前,在第32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精心策划的“博悟·关爱”汉文化进校园系列公益活动正式启动,第一站走进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这是一所以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集大中专教育及多种技能认证培训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当天,“博悟·关爱”系列公益活动的第一场活动——“博物馆之幻”正式拉开序幕。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的教育员为同学们讲述汉阳陵精品文物和汉代历史文化知识,让同学们足不出校就能与文物零距离接触,了解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体验环节中,同学们在教育员的指导下,体验汉阳陵VR实景,沉浸式参观“巍乎盛景”基本陈列和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汉代体育游戏投壶体验也是学生们坐在轮椅上就可以完成的体验活动,在增强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感悟中华体育文化的魅力。
此后,“博悟·关爱”公益活动多次走进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这是一堂可触摸‘文物’的历史课!”一位同学说。
尊老爱幼 让爱传递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博悟·关爱”系列公益活动开展以来,多次走进敬老院、智障人士服务中心,把文化送到老人和儿童身边。
去年10月,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携手陕西中医药博物馆,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敬老院举办了“博悟·关爱”系列公益活动。活动当天,邀请了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张豪斌老师为王寺敬老院的老人进行中医药文化知识和保健技能的宣教,并为一些患病老人义诊,做推拿按摩治疗。“谢谢你们,你们讲的保健知识太实用啦!”“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养生方法和养生理念,还确确实实为我们减缓了身体上的病痛。”参加活动的老人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去年6月1日,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联合咸阳慧爱心智障碍人士服务中心开展“博悟·关爱”儿童节特别活动,40多名孩子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分为穿汉服和汉服走秀两项内容。教育员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汉代服饰特点,并帮助孩子们穿上汉服。在汉服走秀环节,考虑到群体特殊性,教育员设计了适合孩子们的舞台站位和行礼动作,让孩子们在儿童节文化表演的活动中,提升参与度,获得成就感,同时感受汉代服饰之美。表演开始后,孩子们跟着教育员上场,伴随着雅乐,两两相对走上舞台,踏着节拍走向观众。
以“博悟·关爱”系列为代表的社会教育活动不仅是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依托考古发掘藏品和汉文化学术研究成果精心设计组织实施的特色教育品牌,也是对博物馆教育服务的不断探索和升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8年起,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积极利用和发挥汉文化资源优势,持续推出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留守儿童、老年群体等不同人群的多项文化关爱活动。未来,该院将继续贯彻“谋划长远、教育引领、整合资源、创新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不断激发文化遗产和考古遗址的创新活力,持续致力于分众化、无障碍化的博物馆公共教育方式的创新与实践,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