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宏大气的仿唐迎宾礼。
5月16日,由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三秦都市报社、西安市长安区第十二中学联合组织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启动。西安市长安区第十二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三秦学生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华清宫景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华清宫西安事变旧址。“三秦学生记者”在现场集体诵读《少年中国说》,共唱《歌唱祖国》,“三秦学生记者”行走、记录、感悟,在实践中感悟盛唐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感悟历史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华清宫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午10时,“三秦学生记者”走进华清宫。恢宏大气的仿唐迎宾礼,跨越千年与“三秦学生记者”进行对话,让“三秦学生记者”深刻感受大唐盛世的繁华景象和唐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三秦学生记者”依次参观了华清宫、九龙湖、华清池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五间厅旧址、芙蓉湖等,大家沉浸式地感受了华清宫的盛唐文化内涵,体验了大唐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大家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诵读《少年中国说》 埋下爱国的种子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创作的。崔梓琰和李昶锐两位同学领读,“三秦学生记者”齐声朗诵,同学们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不仅在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而且树立了远大理想。
领读的同学告诉记者,全班同学一起朗读,感觉非常自豪。大家互相配合,团结协作,这种体验让人难忘。活动中,他们同唱《歌唱祖国》,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表达了对伟大祖国无限的热爱和美好祝愿。
观看大型实景影画剧 体悟先辈保家卫国决心
五月的骊山,惠风和畅,绿树成荫。“三秦学生记者”登上了骊山西绣岭的兵谏亭,触摸历史遗迹,感受自然风光。
当日下午,“三秦学生记者”还观看了《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剧,整部剧让历史事件从书本上、 遗址中复原,展现了一个民族在最危难时刻的命运抉择,真实生动地再现了“ 西安事变 ”鲜为人知的历史原貌。跌宕起伏的剧情,让同学们深刻地体悟到先辈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洗礼,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
活动主题鲜明 是思政课的有益探索
活动结束,“三秦学生记者”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收获满满。
校长贺永蓬在接受采访时说,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思政教育,此次活动主题鲜明,将思政与现实结合,融入社会实践场景。同学们走出校园,走进历史遗址,观看历史演出,亲身体验重大历史事件对国家民族的深远影响,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思政课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有益探索。
文/马佩佩 图/本报记者 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