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铁一中湖滨中学高一(8)班 陈致羽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杰出的艺术创造和丰富的情感记录,也是我们代代传承的文化瑰宝。诗词不同于其他文体,有着属于自己的典雅之美——声韵。看似拘泥一格,却造就了千古诗篇的鸿章。在不同声韵的巧妙运用下,诗人不同的情感、内容便更易流露。古代,人们将声和韵分为不同的部分。
在《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第一次活动中,众人所创作的《咏白海棠》在韵中婉转灵动,将每一位少女的活泼与争锋更加自然地描摹出来。
《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仄平声韵短促有力,铿锵之意跃然纸上,反映出古人对于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词中,不同的意象创造出极具主观色彩的意境,正是作者情感内容的生动构象。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盖全唐”之评价,因为这首诗将声韵特色、意境与情感相交织。采用四句一换韵,婉转流畅和谐,语言清丽自然。为情感的抒发,渲染清幽的氛围。正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中以月为线索,分为四个阶段:月升,月悬,月斜与月落。描写月升月落的全貌,与江水相互映衬,将情感寄托于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中,朦胧的缕缕馨香久久氤氲。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由明月下的春江引出花林,引发游子之情,更饱含的是作者对年华、青春、生命的珍惜与热爱之情。
诗词反映的不仅是诗人的情感,更多的是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是情感的载体,是言情达意的工具,以不同的韵律奠定基调,以不同的意境渲染氛围,皆是情感之宣泄。
正是有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书写,才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气韵,造就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千百年来,古典诗词在中华历史文化中不可磨灭,在无数熠熠生辉的诗篇呼应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万古留青,茂柏千秋。
教师点评:作者写中华诗词之美,从音韵美入手,将意境、情感、文化融入其中,使读者看到了凝聚于古典诗词中的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与神韵。
指导老师 丁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