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刘明君。 本报记者 张毅伟 摄
本报讯(记者 张毅伟)5月25日8时40分,X8157次中欧班列(西安—马拉舍维奇)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一路向西。至此,中欧班列累计开行9万列。在西安国际港站调车区长刘明君眼前的电脑屏幕上,第9万列中欧班列的轨迹图由白变红向前延伸。
刘明君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国际港站调车区长,主要从事中欧班列计划编制工作。他见证了陕西首趟班列从这里出发,西安国际港站的扩能改造,见证了中欧班列的飞速发展,他也从一名制动员、连接员、调车长,一步步成长为调车区长。
2010年,为了支援新筑站(改名后为“西安国际港站”)建设,他来到这里,当时的新筑车站只是一个四等站。“十多年前第一趟班列从这里开出时,我担任调车任务。得知这趟车是开出国门的,我既骄傲又激动,提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回忆起当时发车的场景,刘明君记忆犹新。
如今的西安国际港站已经是西北最大的铁路物流中心,也是中欧班列在内陆的集散中心。目前已经开行了17条中欧班列线路。每天平均1小时40分钟就有一趟中欧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开出或抵达。西安国际港站已经成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量最大的车站。
每一次发车,刘明君都要组织调车人员提前做好检查,为准时发车做好准备工作。刘明君说,作为西安国际港站的一名职工,他要立足岗位,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