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司机李振涛已平安开行中欧班列200余列。
开栏语
承载着美食的小推车,穿行于街头的快递车,奔驰在高速上的大货车……轮子转起来,订单多起来,买卖好起来,日子火起来,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加速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今日起,三秦都市报全媒体推出《车轮上的新活力》系列报道,聚焦一个个滚动的车轮,如何“转”出美好幸福生活。
陕西人好吃面,陕西面也有名。陕西面有着揉到骨子里的筋道,体现着陕西人的韧劲儿。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烟火人间。”5月24日14时许,西安市民王亮来到位于和平路的爱菊粮油店,挑选了一袋5公斤装的哈萨克斯坦面粉。“我很喜欢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口感筋道,韧性大,适合做各种面食。”
5月25日,伴随着汽笛声在西安国际港站响起,X8157次中欧班列缓缓启动,一路向西驶向波兰马拉舍维奇。至此,中欧班列“跑”出开行新纪录:累计开行9万列!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
货物种类越多 驾驶起来越带劲
夏日里的西安国际港,汽笛声嘹亮,班列频频开出,一派忙碌景象——这里是中欧班列始发站。
2022年8月,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新丰镇机务段,开始承担西安国际港站始发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列车牵引任务。司机李振涛开行X8489次中欧班列长安号,在340公里的铁道线上驰骋,安全、准时到达甘肃天水站。
5月23日13时30分,司机桂松敏和王浩驾驶着载有51个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出发,到达甘肃天水后,稳稳地将“第一棒”交给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司机。
沿着熟悉的线路,桂松敏不记得他往返跑了多少趟,但看到搭乘中欧班列的货物种类越来越多,班列重载率越来越高,甚至“一仓难求”,他工作起来特别带劲、特别兴奋。
“我切实感受到中欧班列带来的巨大变化,推动了‘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密切和繁荣。”“95后”李振涛是桂松敏的徒弟,从2022年8月至今,他已驾驶中欧班列平安开行200余列,见证着中欧班列的变化。
中欧班列去程把大量“中国造”运往欧洲市场,返程把“欧洲造”运回西安,在“买卖全球”中实现西安与国际市场的无缝对接,促进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畅通循环。
货物品种从单一变得丰富多元
时间回到2013年11月28日,伴随着一声悠扬的汽笛声在西安国际港站响起,首趟西安至阿拉木图的国际货运班列运载着一整车石油钻井设备一路向西,奔向哈萨克斯坦。
800多天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2000吨食用油,搭乘着中欧班列抵达西安,这是西安迎来的首趟中欧班列回程班列,也是中哈贸易史上第一趟实现“满载而归”的铁路班列。
从出口工程机械、农机产品、灌溉设备、新能源汽车,到进口食用油、小麦、面粉、绿豆等,中欧班列进出口贸易货物品种从单一变得丰富多元,不断刷新着百姓的消费理念。
如今,位于西安市和平路上的爱菊粮油店备受消费者青睐,在这里,市民不仅能买到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面粉,还可选购其他“洋货”。
从2016年起,陕西连续8年开行中欧班列返程“年货班列”,6000余种“洋年货”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运往西安,丰富着老陕的节日餐桌。
一趟趟中欧班列,让大千世界近在咫尺,也让西安耀眼全球,外向型产业集群成链成势,买卖全球的时尚消费实现“零时差”。
“这是开放带来的变量和变化。”桂松敏说。
中欧班列打通横贯欧亚“黄金通道”
今年以来,西安国际港站不断推陈出新、升级服务,让货物流转更加高效。
小汽车开进大火车,再由大火车运往国内外目的地。与一般货物相比,汽车的运输方式让人眼前一亮。“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们不断创新运输方式,助力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市场部部长曹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安国际港站商品车作业场地共计22.5万平方米,可容纳近1万辆小汽车,一列火车可一次性运输261辆商品车。
向西,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西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德国汉堡及跨里海等18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通达国际贸易热门地区;向东,中欧班列开行西安至青岛、宁波、连云港等铁海联运图定班列;向南,中欧班列开行至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互联互通班列。
古有丝绸之路驼铃叮当,今有中欧班列汽笛声声。
从2013年11月中欧班列首发,到2021年8月累计开行量突破1万列,再到今年5月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开行量不断“提速”的中欧班列,已打通一条横贯欧亚的“黄金通道”。
本报记者 赵明 朱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