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离中高考的日期越来越近。6月1日,本报推出《嘘!中高考期间请“静音”——西安多个小区发倡议为考生护航》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每年高考,考场内是考生们争分夺秒的实力比拼,考场外是一座座城市为孩子们全心全意地付出和支持,各地都积极发出减少噪音、提供便利服务等倡议,努力为考生营造安静、舒适、有序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实力,取得优异成绩。
6月1日下午,在西安环城公园和平门段,很多市民在此休闲,聊天的、下棋的、唱戏的……西安市建国门西侧的环城公园里,十几名老人正伴随着外放音乐跳舞。
“还是有点吵的!特别是到下午时分,音乐声传得更远。”家住建国路的程才林说。“建国门里就是建国路小学和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周边也住了很多临近中高考的学生,为了孩子,希望大家能在这段时间静一静,开启‘静音’模式。”
家住西安碑林区张家村附近的孙二宝表示,学校和职能部门做好了“硬服务”,继续畅通便民服务“绿色通道”,持续推行爱心送考。作为普通市民,咱就做好“软服务”,错峰出行、文明出行,少按一次喇叭、降低一些音量、绕开一下考点……社会各界主动多做一点,考生们就更安心一些。
“一场高考,一场中考,牵动一城人;爱心助考,爱心护考,温暖一座城。高考不仅是对考生的检验,也是全社会的‘文明大考’,检验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善意。”从事教育工作的张涛表示。
本报记者 赵明 朱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