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家的红梅杏收益就有10万多元,今年又可以进账‘10万+’。”6月10日,看着满山飘红的好“丰”景,清涧县宽州镇李家沟村62岁村民惠孔明笑得合不拢嘴。
“红梅杏是李家沟村的主导产业,村里现有1200多亩红梅杏。”清涧县宽州镇李家沟村第一书记杨小虎说,“现在,村里像惠孔明一样年收入‘10万+’的红梅杏种植户越来越多。”
宽阔整洁的道路、修葺一新的房屋、发展兴盛的红梅杏产业、村民们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如今的李家沟村面貌已焕然一新。
近年来,清涧县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方式,把“专家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有效破解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少、部分特色产业收益不高等问题的突破口。清涧县委组织部、红梅杏工作专班、乡村振兴专家人才服务团合力为全县杏农送上一份“杏”福大礼包。按照“村上订单、乡镇接单、县上派单”链条服务模式,切实通过“课堂培训”“基地教学”“专家服务”,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推进红梅杏等农特产业快速发展、高效能满足群众需求。
“我家有20多亩红梅杏,以前就按照老旧办法栽植管理杏树,收益一直很差。”清涧县石嘴驿镇牛家沟村村民刘润祥说,自从专家给他们现场培训、手把手教授技术后,他家的红梅杏近几年都丰收了,去年收益5万多元。
每年春季,清涧县乡村振兴专家人才服务团的专家黄延安都会围绕红梅杏树修剪、拉枝、病虫害防治、土壤补水等方面内容对各村杏农进行实地指导培训。进入6月份,他又来到红梅杏丰产区开展“红梅杏丰收小课堂”专题讲座,指导村民做好采收准备。
作为清涧本土专家,黄延安在基层一线从事林果产业工作30余年。知道是专家上门来授课,牛家沟村的不少杏农早早把手机充好电,全程录制红梅杏丰产“宝典”。
除了“田秀才”“土专家”上门指导服务,清涧县不少本地网红与主播也自发组织起来,奔赴田间地头,宣传家乡特产、助农销售。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三农’主播,我通过助农网络直播,为村民提供稳定的电商供应平台,既能帮助广大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又可以持续打响清涧红梅杏品牌。”马小宁说,“我用踏踏实实的服务与行动让委员履职饱含民生温度,也为家乡乡村振兴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清涧县政协聚焦“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三大发展战略,务实把履职答卷书写在乡村田野上,鼓励倡导政协委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服务农村、助农增收。
“目前,全县红梅杏栽植面积近5万亩,其中近2万亩挂果红梅杏陆续迎来丰收。”清涧县造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陈巍表示,近年来,清涧县不断擦亮红梅杏“清”字招牌,持续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常住农户主导产业全覆盖,让农家百姓家家户户不仅有产业,而且农产品特色足、品质高、效益好,高成效助力农户稳步增收,切实让“杏”福来敲门。
邓聪 本报记者 朱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