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7日
国家医保局统一规范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将各地原有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整合为30项
据国家医保局网站消息,近日印发《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下简称“产科类立项指南”),将各地原有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整合为30项,以适宜的价格项目颗粒度,突出体现医疗技术劳务价值,赋能产科平稳运行和发展,同时将“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等项目单独立项,能够更好适应生育观念转变,促进生育服务提升优化,满足生育服务多元化需求,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规范整合产科类价格项目主要是基于什么考虑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医疗机构收取手术费、治疗费、诊疗费等医疗服务费用的计价单元。过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由各省份制定,在数量、名称、项目内涵、计价单位以及耗材收费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产科类立项指南原则上按照孕产流程进行分段立项,即根据妊娠期、产前、生产、产后等各环节的具体检查治疗或操作分别设立项目,不再与具体技术细节挂钩。例如价格项目分为产前阶段的“产前常规检查”“胎心监测”,临产阶段的“催引产”“产程管理”,生产阶段的“阴道分娩(常规)”“阴道分娩(复杂)”“剖宫产(常规)”“剖宫产(复杂)”等。

临床实践上对产科类价格项目提出了哪些新的需求

从一线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临床实践中对产科发展的需求,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希望新增新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二是希望更好体现产科医疗技术劳务价值。

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人口政策优化、生育观念进步,近年不少医疗机构陆续推出一些更加人性化的产科医疗服务,如“分娩镇痛”等。实践中,一些地方按照原来的椎管麻醉项目收费,医疗机构因无独立的价格项目减少了提供的分娩镇痛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则是因麻醉医生数量有限,无法提供服务,不能很好地满足此类生育医疗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一段时间以来公立医疗机构产科突出体现公益属性,医务人员反映产科类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总体偏低,技术劳务价值缺乏充分体现。实际上,这是过去按成本定价的传统模式留下的客观问题,产科类服务项目多以人力投入为主,设备投入等成本占比不高,如果按成本定价的逻辑,产科类服务项目定价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在医疗机构内部收入和分配中产科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以普通顺产接生为例,三甲医疗机构收取的总费用(不含分娩镇痛)大多数约2000元-4000元,其中接生的核心术式约为600元-800元。因此,需要适当跳出成本定价思维,以服务产出质量为基础,构建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项目,以促进产科平稳运行发展。

产科类立项指南如何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关注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已全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并常态化运行,有升有降开展调价,手术、中医等部分技术劳务类项目涨幅20%-30%,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水平持续下降。

产科类立项指南编制中,按照各方意见对技术劳务价值高、风险程度大的复杂情况和复杂操作,进行单独立项或加收项,体现技术难度差异。以“阴道分娩”为例,根据复杂程度分别设立“阴道分娩(常规)”和“阴道分娩(复杂)”,将瘢痕子宫、巨大儿、胎儿臀位、肩难产等分娩难度及风险大等情况列为“阴道分娩(复杂)”。同时,统一计价单位,将“胎心监测”“阴道分娩”“羊膜腔穿刺”等可能涉及多胎的项目,计价单位一律明确为“胎/次”,从价格项目层面统一引导地方医保部门关注产科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此次产科类立项指南单独设立“分娩镇痛”“导乐分娩”“亲情陪产”项目,支持医疗机构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鼓励积极开展镇痛分娩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孕产妇提供专业化的陪伴分娩和导乐分娩服务。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编制的总体进度如何

编制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系统性工程的重要一环。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提出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使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需要。

国家医保局正有序组织各学科专家,系统开展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整合,编制形成立项指南。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工作节奏,前期已先后发布《器官移植》《临床量表评估》《中医类(灸法、拔罐、推拿)》《中医外治》《口腔种植》《辅助生殖》《中医针法》7批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产科类立项指南作为第8批优先出台,回应学科呼吁,满足群众需求。

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编制印发进度,陆续出台护理类等类别立项指南,尽快形成覆盖大部分学科的立项指南。同时,国家医保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相关职能,在支持生育领域持续发力,将指导地方加快对接落实产科类立项指南,合理确定产科类新项目的价格水平,更好体现产科医疗技术劳务价值,促进提高产科服务人民群众的质量和水平,助力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

据央视、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