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断增强民生水利保障能力、系统加强水生态修复保护,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2023年,黄河流域65个国控断面中优良水体比例达95.4%,连续两年总体水质达优,优于全国黄河流域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黄河干流(陕西段)连续2年全线达到Ⅱ类,在黄河流域中下游5省中位列第一。十年来,汉江、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保障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安康瀛湖、汉江汉中段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美丽河湖优秀(提名)案例,陕南三市共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3个,在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方面,陕西加快完善以水库、河道、堤防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洪水风险防控体系,率先在全国实现“省级部署、市县共用、多级共享”。
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约用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陕西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和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完成86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石头河等10处灌区被水利部命名为节水型灌区。2023年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84,万元GDP用水量27.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9立方米,均处于全国前列。
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出台《陕西省水网建设规划》,谋划构建“五纵十横”陕西水网主骨架。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汉济渭一期调水工程顺利完工,2023年7月实现先期向西安供水,二期输配水工程正在全面推进,预计2026年工程可全面建成受益。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13条隧洞贯通,黄石沟水库顺利封顶,预计2025年完工通水。
接下来的7天时间里,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和地方媒体的百余名媒体记者,将兵分两路,分赴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8市采访,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这一主题,通过实地采访和报道,生动呈现百姓身边的新变化、新收获,传递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好声音、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