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刘嘉力用电钻打搅团。
电钻和搅团,这两样毫不相干的东西,没想到有一天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今年29岁的渭南小伙刘嘉力,在西安市从事餐饮行业已有近10年,他每天用电钻打出的一锅锅搅团,给不少食客带来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新奇的方式吸引不少食客
“这电钻打搅团看着美得很,在锅里面一翻腾起来,玉米面的香味马上就飘出来了,给我盛上一碗,多放辣子。”6月19日上午,伴随着食客的夸赞声,手持电钻的刘嘉力站在店门口,一边让母亲招呼前来吃饭的客人,一边卖力地打着锅中的搅团。
只见刘嘉力将长长的钻头伸进锅里,以锅沿为着力点,双手来回摆动,伴随着钻头的高速转动,金黄色的面糊在惯性的作用下翻腾起来后再次落入锅中,形成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好似一条在水中翻滚的金色长龙。整个过程持续了10多分钟,一锅搅团就打好了。
刘嘉力说,一锅打好的搅团有100多斤,一多半都要做成鱼鱼。在店内帮忙的嫂子端来盛着清水的大盆,刘嘉力右手用铁瓢把面糊舀出来倒进左手的漏勺里,在水面上慢慢画着圆,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滴状的鱼鱼落入盆中,就像一条条在水中游动的小鱼。
极具观赏性的一幕引来不少路人围观。“我印象中打搅团用的都是擀面杖,用电钻打还是头一次见,这小伙子的做法不错,算是把搅团这种传统美食做出了新花样。”一位食客一边说着,一边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幕。刘嘉力说,这种新奇的打搅团方式,每天都能为他的店里招揽不少食客。
电钻打出的搅团口感更好
刘嘉力经营的这家搅团店位于西安市龙首东路上,因为这条路上每天都有早市,吃早饭的人很多,卖各式早点的店也多,而他经营的这家搅团店生意算是比较好的,每天平均要用掉130斤玉米面,打出5到6锅搅团,卖出去的搅团和鱼鱼加起来有500碗。
店里的生意之所以好,不单单因为打搅团的方式吸引人,更重要的是搅团的味道受欢迎。刘嘉力说:“相比于用擀面杖打出来的搅团,电钻一方面更加省力,另一方面,在电钻的作用下,面和水混合更加均匀,打出来的搅团没有面疙瘩,口感更好。”
6月19日上午,吃完一碗鱼鱼的赵老先生还打包了两份带走,他告诉记者,自己经常来这吃早饭,这里的鱼鱼吃起来光滑、筋道,用的原材料品质好,能吃出玉米面的香味,价格也比较实惠。此外,店里的服务也不错,老板为人大方,有时候吃到一半感觉味道有些淡了,浆水、配菜、调料都能随便加。
有创意肯吃苦是创业秘诀
来自渭南市白水县的刘嘉力20岁时开始创业,在西安市龙首东路开了这家搅团店,如今已有近10年时间。他告诉记者,这家店刚开起来的时候,他也是用擀面杖打搅团,不但费力而且效率低,喜欢琢磨的他从打蛋器上找到了灵感,自己用电钻制作了打搅团的工具,不但提高了制作效率,也让打搅团的过程更具观赏性。
刘嘉力每天凌晨5时便开始忙活起来,切配菜、调浆水、备材料,他要赶在上午6时前把第一锅搅团打出来,一直要忙到中午才能休息。他告诉记者,虽然用机器代替了人力,但是打搅团依旧不是一个轻松的活,一锅搅团100多斤,打的时候要紧紧握住电钻的把手,10多分钟下来手都是麻的,尤其是夏天打起搅团来满头大汗。
如今,刘嘉力和母亲还有嫂子3人在店里忙活,一天500碗,一碗7元钱,每天的营业额很可观。“之所以选择卖搅团,是因为小时候母亲经常做给我吃,家里面有这门手艺,现如今店里的生意不错,但是挣的也是辛苦钱。”刘嘉力说,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创业成功,一方面是有创意,搅团的做法好,另一方面也是肯吃苦,只有愿意付出才能获得成功。文/本报记者 白圩珑
图/视频 本报记者 代泽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