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晴,走进瑞能煤业,一阵新风扑面而来,漫山翠绿、蓬勃生长。
打好生态牌,走好生态路,是瑞能煤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选择,放眼望去,天蓝、地净、水清、草绿,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呈现眼前。近年来,瑞能煤业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以建设“花园式矿区”为目标,持续强化生态修复治理、生产废料排放、智慧矿区建设的力度,不仅破除了人们对矿区“脏乱黑差”的固有印象,也为绿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煤矸石,久而久之,堆放在瑞能煤业矿区腹地的固废占地足有6.38公顷,滑塌、扬尘、自燃,每项危害都严重影响着职工生活与矿区发展。为彻底解除这块压在瑞能人心上的“黑石头”,瑞能煤业针对这座“固废”山体制定了“一园两区”的治理方向,通过分层覆土、修建挡墙、恢复植被的做法,在矿区内打造了一座农业生态与党建文化相融合的微公园,生态大棚、休闲长廊、仿古凉亭,这些景观如今已是瑞能矿区职工休闲打卡、放松娱乐的好去处。
在瑞能煤业,美景不止这一处。沿着矿区蜿蜒的木栈道,最先看到的是爱心广场,里面的静观园、修身石、花瓣跑道等,每一处,都是瑞能煤业饱含匠心描绘的生态美景。这座占地约4400平方米的广场的前身是原废弃洗煤厂。与如今的干净整洁、花红草绿不同,过去这里周围废料堆积、污水残留、杂草丛生,雨天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高质量发展路上最大的“拦路虎”。瑞能煤业立足矿井实际,首先对废旧设施进行拆除清理,并对厂区内外路面进行平整硬化。成立专项治理小组,经过加工设计、清理淤泥、浇筑混凝土、绿化美化,让厂区彻底改头换面成为如今的爱心广场。而广场内污染程度最大,占地约260平方米的沉淀池在治理后,成为了如今矿区最亮眼的音乐喷泉。生态恢复后,变化悄然而至,花草树木慢慢茂盛,虫鸣鸟语渐渐丰富,无论四季寒暑,总能看到生活在矿区的职工或家属健身运动……与此相呼应的是,在奋力推进“智能矿井 智慧矿区”的建设过程中,瑞能煤业也正在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绿色发展提速增效的大路上快步前行。
从粗粝里拓荒,在黄土上播种。如今,瑞能煤业已经走过了37载光阴,矿区已褪去“黑袍”换上“新装”,“绿色、低碳、科技、文明”正成为矿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词。
通讯员 何清 高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