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西安市公安局部分分局,探访一线禁毒民警的故事。
大三学生判刑七年的案例讲了70次
两年前,从鸣犊派出所调动到禁毒大队,民警樊伟办的第一个案子就是所谓的“上头电子烟”。
“案子很简单,就是大三学生刘某某在酒吧结识一名无业青年,以所谓的兼职为名为其售卖‘上头电子烟’,最终刘某某被判了七年。”6月25日,在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樊伟告诉记者,从侦办难度来说,这比侦破一起盗窃电动车的街面小案还简单明确,但很有普法警示意义。后来很多次进高校进行禁毒宣传,他都会将这个案例说给同学们听,希望同学们能知法识毒,绝不以身试法。两年来,这个案例已被他讲了至少70次。
樊伟回忆道,那天,他和同事接到线索,在西安南郊一酒吧有年轻男士搭讪添加好友,其社交平台上发布有“代理”等字样的信息,疑似存在贩卖涉毒电子烟的情况。经过详细调查,就在嫌疑人刘某某再次交易时被民警当场抓获,查获电子烟烟油3瓶,经鉴定其主要成分为合成大麻素,属于毒品。
刘某某对自己贩卖所谓电子烟的事实供认不讳,他一再向民警求饶,自称不过是想兼职挣点零花钱,并没有真的贩毒。当最终的鉴定结果摆在他面前时,刘某某当即瘫坐在地。
触碰大麻跌入毒品深渊
你在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很多次在普法宣教时,民警刘磊磊都将这句话作为提醒青少年远离毒品,提升识毒、防毒、拒毒意识,防范药物滥用的首要警示。
2023年仲夏,在西安市公安局临潼分局禁毒大队一次有针对性的检查中,一名刚满18岁的男子,被检测出大麻阳性。
“经过讯问,男子承认自己通过网上某种渠道,购买到了经过物理加工成粉末状的植物大麻成品。而有这样的尝试,是因为他喜欢国外的一个歌手。”刘磊磊说:“我国对毒品禁绝、零容忍,有个别年轻人通过一些非常规的上网渠道,在这方面认知出现偏差,被民警查获后,才流下悔恨的泪水,但为时已晚。”
不仅仅是查获了这名男子存在吸食行为,刘磊磊和同事进行了精细的梳理、排查。经过详细深挖,民警了解到有人以线上交易线下“丢包”的方式,售卖同样方式加工过的植物大麻成品。而购买、分层级贩卖的竟然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经过努力,刘磊磊和同事一起,成功实现了这起案件的溯源打击。贩卖植物大麻成品的一名男子被成功抓获,警方在其租住房间内成功查获已完成物理制作的植物大麻成品1公斤。目前该案在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本报记者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