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关注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8日
“00后”入坑“棉娃”
你是否愿意为可爱付费

“年纪轻轻已经有六七个‘娃’了”“我要去火锅店给‘娃’过生日”“吃饭、旅游时‘娃’也要出镜”……如今,越来越多的“00后”加入了“养娃”大军。

这个“娃”指的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一类玩偶——棉花娃娃。

“棉花娃娃”究竟是什么?

棉花娃娃,是一种用棉花填充的人形玩偶,一般大小在10—20厘米。起初是将明星的形象卡通化,作为粉丝的“应援物”,如今已经发展到“万物皆可棉花娃娃”。

“养娃”四年的大学生袁涵溪说,棉花娃娃分为“有属性”和“无属性”。“有属性”指有特定原型,比如偶像或漫画人物;“无属性”则是无指定原型的娃娃,一般为“娃妈”自行创作并售卖。

棉花娃娃的爱好者中,热衷于收集玩具娃娃,喜欢给娃娃缝制或购买服装,不定期举行娃娃聚会,相互展示藏品的女性,一般被称为“娃妈”。

买到“裸娃”后,“娃妈”可以根据自我喜好进行DIY,搭配发饰、挑选服饰、准备娃娃的“生活用品”,看似“过家家”,但对“娃妈”来说,有无限乐趣。“我觉得棉花娃娃不仅是一个商品或摆设,更是一种爱的投射。看它坐在那里,就像陪着我一样,心情也会变好。”袁涵溪说。

为可爱付费超千元

公开数据显示,在日益庞大的潮玩市场中,棉花娃娃以连续3年品类增长率超过200%的速度强势崛起,业内人士认为,棉花娃娃有望成为像盲盒一样的现象级品类。

6月27日,记者走访西安多家潮玩店看到,受品牌、尺寸、设计复杂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棉花娃娃的售价也有所区分。

比如,基于常见的二次元角色或简单原创设计的普通娃娃,售价在50元至150元之间;与热门二次元IP合作或特别设计的款式,售价在200元至500元不等。对于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一些网店提供特别定制服务,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制作独一无二的娃娃,价格则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除了娃娃本身,配件也是一笔花销。从店铺销售情况看,从简单的日常服饰到华丽的礼服,甚至包括盔甲和民族服饰等,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娃娃更换不同的装扮。此外,还有各种小饰品,如项链、耳环、帽子等,用于增添细节。

在西部大道的一家潮玩店中,一件娃娃的水手服售价为35.9元,游园会主题服饰售价45.9元,此外还有59.9元和69.9元的服饰。从外观上看,售价越高,服饰的细节越多,而在电商平台上,定量、限时销售,热门IP的“火娃”“稀有娃”可以被炒到万元天价。

“我买的普通娃娃价格在六七十元,再高一点也就100多元。”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入坑”后,“00后”晁霓萱已经拥有十几只棉花娃娃,累计花费超过1000元。

“养娃”治愈身心

谈起“入坑”棉花娃娃的契机,“00后”褚乔回忆,一开始是因为她喜欢的电影出了同人(二次创作的作品)周边,但多以平面化周边为主,“突然出现了棉花娃娃这种立体的东西,感觉像是喜欢的角色‘活过来’了,就产生了购买的兴趣。”

“娃娃就像游戏里我爱的那个角色跨越了次元来陪伴我。原本是隔着屏幕才能沟通的人,现在可以陪在我身边。所以对我来说,棉花娃娃不只是一个玩偶,而是能听我诉苦还毫无怨言的朋友。”资深游戏玩家陈珺瑶说,因为棉花娃娃她还结识了很多同好,甚至发展成很好的朋友,现实生活中也多了乐趣。

开学读大四的王思恺有一个和她有点像的棉花娃娃,被她当作自我“投射”,“学习之余,我喜欢给她穿各种漂亮衣服,换各种发型。因为我不爱拍照,但是又不想错过好风景,所以经常让它代替我出镜打卡。”

“棉娃”用户量达百万

棉花娃娃市场的兴起与当代社会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在二次元文化、动漫、游戏等影响下,年轻人对于个性化和情感寄托的需求日益增强。棉花娃娃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成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因此,随着文化趋势的持续发展,棉花娃娃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棉花娃娃玩家洞察报告显示,2017年用户规模仅数万人,2021年在线购买用户量达百万级;“养娃”大军中,“00后”占比最高,为43%;“95后”紧随其后,达到26%。爱好者人均拥有8.73只娃娃。早在2021年,棉花娃娃线上交易额就已突破10亿元。

手账、咕卡、安静书……近年来,小众爱好接连在年轻人中“火出圈”,棉花娃娃会是下一个潮玩新赛道吗?Rua娃吧联合创始人傅瀛洲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尽可能地保护原创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帮助原创娃娃去打击盗版,让用户能够买到原创的娃娃,维持“娃圈”良好的发展生态。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