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关注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1日
“火焰蓝”的“滚烫”人生
只要你需要 他们就一定在

李奇(左一)和他的同事们。(受访者供图)

你们知道警铃的声音对一名消防员来说意味着什么?休假时,李奇躺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妻子坐在他旁边,饶有兴趣地刷着短视频。

手机短剧里,消防铃声突然响起,李奇腾地就坐了起来,随后才反应过来这是在家里,心里嘀咕着,“没有出警,没有出警。”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记者带你了解一下消防员的日常,感受他们有着怎样的“滚烫”人生。

消防员团队合作最重要

李奇,今年27岁,是西安市阎良区消防救援大队的一名战斗员。

李奇的故事开始于2022年的10月。他说:“很幸运能从20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在培训队的第二天我就被选为了副班长,带着大家一起训练。”

那天跑步训练,班里有个“00后”的小伙子自顾自地奔跑起来,完全不管其他人。李奇当时特别生气,冲他的背影吼着,“这是一个集体,在火场的时候,你一个人跑到前面,后面人怎么办。”

从事消防工作的第一天,就有老队员告诉李奇,在救火现场,大家是一起进去一起出来,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

正式进入消防队后,每天6到7个小时的日常训练会更严格和苛刻。60米爬楼,负重,单杠,双杠,高层灭火,狭窄通道灭火……第一次高层灭火训练,李奇背着20余斤的排风机,和队友们冲到4楼,因为中间环节做得不到位,也就是说操作流程有纰漏,就得重新开始,这么爬上去冲下来,来回三四次后,大家累得气喘吁吁,拉开衣服,里面的体能短袖拧出的汗水一个劲儿地往下淌。

那一刻把心提到嗓子眼

今年4月5日下午3时47分,警铃骤响,西安市阎良区消防救援大队14名消防员立马冲向车库,李奇也在其中,52秒,两辆消防车全副武装开了出来。

阎良一厂房着火,赶去的时候,厂房门口已经是浓烟滚滚,因为不知道起火原因,还不能贸然行动,如果有电或一些特殊物品是不能出水的。

厂里来人后说燃烧的是镁块,这种物质遇水就会爆炸。消防员们用破拆斧把门破开,强烈的灼烧感扑面而来,进去后了解到火源大概有5平方米。在指挥队长的安排下,8人围成半个扇形,拎着干粉灭火器向火源靠拢。

李奇用手机记录火情,实时传给指挥长。短短几分钟,厂房里出现第一次闪爆。

“当时闪爆如果再大一点,后果会不堪设想。”李奇用“把心提到嗓子眼”来形容当时的紧张感,整个灭火的过程中,现场闪爆了8次。

那一刻没有太多的想法,李奇说,就一个念头,如果他们都退出去了,还有谁能冲进来。随后,指挥长调用沙土车进去参与灭火,才将火情最终控制。

回来的路上,大家满面黑灰很是狼狈,有战友用手机给李奇拍了一段视频,大家互相调侃着彼此的“烟熏妆”,用“李逵”的绰号,缓解着适才紧绷的神经。

李奇问过队友,有没有想过进去后出不来了。“他们笑着说,不可能!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因为有兄弟们呀,就再也不解释了。”

保护人民 他们一直在身边

除了灭火,救援也是消防员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3年3月12日下午3时,李奇他们刚出警回来,卸下60余斤的装备,正准备洗漱,就接到警情——御宝村有孩子掉进井里了。

刚平复的心情瞬间被绷紧,大家迅速赶往现场。孩子父母哭喊着,救救孩子,那个画面很揪心。一个5岁的孩子,掉到20米深的井下卡在了水泵处。井口很深,根本看不见底,井宽也只有30厘米,成年人很难下去,又没有着力点。

氧气不断地往井里输送,“别怕,别怕,叔叔拉你上来。”消防员把绳索做了简易的活扣,通过井下对讲设备,一边安抚着孩子的情绪,一边指导孩子把绳子绑在腰上。

一点点拉,不能太快,就怕蹭伤,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所有人紧张得满头大汗, “孩子上来了!”李奇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救护车上。“看着孩子的父母上了救护车,我们瘫坐在地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消防员,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万能的职业,为平安坚守,只要你需要,我们就一定在。”李奇表示,竭诚为民大概是每一个消防员不变的初心。

本报记者 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