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卢云云 康孝桃)“刚下过雨,我们开始忙着种荞麦。我今年种了40多亩,现在机械化种植很快,两天时间基本搞定。”近日,榆林市定边县白湾子镇张山村荞麦种植户张立平将准备好的红花荞麦种子放进播种机,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粒粒种子随着播种机上下翻动,被陆续撒播进土地里。
为了保证荞麦品质,定边县及时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生育期较短的荞麦、青燕麦、青贮玉米等农作物,组织调动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指导种植,以最快时间对农作物进行抢种。截至目前,全县已经抢种荞麦、青燕麦等农作物50余万亩。
“我们组织全部技术人员奔赴各村,对农民进行积极指导,积极调动区域内农业机械奔赴各村,积极抢墒入种,最大限度地降低旱情带来的损失。”定边县农业农村局白湾子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姬祥说。
近年来,定边县在采用新型播种机械和引进新技术的基础上,与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谷物杂粮创新团队进行合作,破解了高占比荞麦挂面生产技术改造难题,4月下旬,全国首条投产的纯荞麦挂面生产线正式在定边县投产。与此同时,定边县还积极探索“荞麦种植+文旅观光+农产品加工”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传统荞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