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电器坏了想维修,网上搜索信息总是五花八门。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事项?记者体验后梳理了一份“攻略”。
“师傅”上门看了眼家电 收了320元
5月22日,市民蔡长志家中电视机内屏炸裂,网上搜索后,联系到了一家家电维修服务。工号为11号的维修人员接单后,表示要先收取上门服务、维修费共计380元,他便支付了。
第二天,维修人员上门实勘后表示,电视机需更换内屏,报价6700元。“我觉得太贵了,就没让修,就说给我退还维修费。”蔡长志表示,最终该服务公司只同意退还60元,“对方上门只看了电视机的外观,并没有拆卸,就要收我320元,感觉这钱花得有点冤。”
市民漫漫也分享了她的家电维修经历。“我在网上搜索某品牌官方售后电话,拨通后客服说自己就是官方售后,并指派了维修师傅。来了两个年轻人,进门就开始拆洗衣机,捣鼓半天又说,修理需要400多元,更换要800多元,另一个小部件也得100多元。因为相信对方是‘官方’,所以就没想太多。当天并没有修好,师傅说需要两天时间,并收了500元定金。”
晚上和家人核对电话后才发现所谓的“官方”是假的,于是漫漫赶紧联系当天上门的师傅,表示取消维修,扣除上门费后退款。对方没有明确应答。
第二天,官方维修师傅上门后,花费50元将机器调试好。“我和前一天的维修师傅包括平台联系,对方提供了一个负责人的联系方式。那位负责人说,师傅能修好机器,是我不修的,退还费用时要扣除一半。”漫漫说。
都说自己是“官方” 客服连话术都一样
记者随后在网上进行了搜索。以某品牌电脑为例,输入“电脑维修”后,跳转出的网页结果中显示有众多结果,其中不乏“西安售后维修”“上门免费”“官方客服热线”等字眼。此外,这些电话均以400开头,有的打开网页还有品牌介绍。
打开其中一个网页,弹出人工客服聊天框询问具体故障情况,并且询问地址与联系方式,承诺“派附近的师傅上门维修”。当记者询问是否是官方售后时,客服称“我们是有维修质保的,这边都是专业维修人员。”
随后,记者又尝试拨打网页中显示的其他几个电话,发现流程与话术都大同小异。记者通过官方旗舰店、官网等多种渠道验证后发现,这些电话并不是官方的售后电话。
细细观察会发现,有些搜索结果在下方还有一排小字,有的标注“第三方”,有的标注“广告”等字样。
信息那么多 该怎么筛选?
那么该如何甄别家电维修信息?在某品牌家电官方旗舰店,客服人员表示在购买品牌家电时,都附有免费保修服务卡,保管好服务卡,出了故障拨打服务卡上的售后电话。
如果服务卡找不到了,可以查找该品牌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的官方号,找到登记的售后服务电话,这些官方号的售后电话应该是一样的,可以互相印证。
消费者在接受维修服务时,注意核对上门服务人员身份信息,明确具体收费项目及服务标准。维修后,应及时索取单据和正规发票。对维修服务中途提出加价或增加维修项目的行为,要收集好相关证据,在所属家电品牌的官方网站进行反映,或向政府相关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进行维权。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