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纵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6日
感受非遗视听盛宴
渭南启动非遗展示展演暨“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渭南行”活动

韩城行鼓展演。

本报渭南讯(记者 张军建)7月4日,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致公党中央妇委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指导,渭南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24年渭南非遗展示展演暨“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渭南行”在华阴市西岳庙启动。与此同时,本次活动在华州区设立“华州非遗·光影流彩”皮影展示展演活动分会场,以开展华州皮影戏展演和皮影雕刻及作品展示为主,邀请全国10个省的皮影戏团队和个人参加展示展演活动。

启动仪式上,渭南市政府为韩城市剪纸民坊工艺、韩城古龙门特酒坊、临渭区石灰窑水晶饼非遗工坊、华阴市八一粉条非遗工坊、潼关县馍特酥食品有限公司等第二批渭南市级非遗工坊授牌。

在非遗展演环节,铿锵有力的韩城行鼓,慷慨激昂的华阴老腔,有“九腔十八调”之称的陕北说书,融合了唱腔、表演技巧等特殊技艺的合阳提线木偶,有陕西地区传统魔术表演形式著称的华山戏法等节目依次上台为观众送上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渭南市自然资源富集、历史底蕴深厚。目前,渭南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7项、省级123项;共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人、省级126人,是闻名遐迩的“戏曲之乡”“鼓舞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渭南非遗也多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誉为“电影之父”的“华州皮影”、被称为“最古老东方摇滚”的“华阴老腔”等曾先后多次亮相欧洲、东亚及东南亚。

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加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度,成立了全省首个非遗培训学院(渭南技师学院),开发了“黄河回声”等6条特色研学线路,依托传统技艺类、饮食类非遗项目优势,持续加强非遗工坊建设,着力推进临渭草编、洽川葫芦、蒲城麦秆画、富平柿饼、白水豆腐、华阴粉条、澄城水盆羊肉等一批制作技艺类非遗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拓展群众增收新路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次活动既是一次非遗保护传承成果的展示与宣传,更是一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力实践。渭南市将以展示展演等方式,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呈现一个全面立体、多元互动、精彩纷呈的华彩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