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了健身卡买了私教课,信心满满去“蜕变”,结果私人教练却换人了……小美和同学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我们是大二学生,第一次进法院,第一次写诉状,心里没有底。感谢特邀调解员的耐心调解,让我们拿到了退款。”
7月9日,小美告诉记者,她和小白、小元是某大学的同班同学。不久前,凯雅健身房到大学宣传,她们仨就结伴去健身房咨询体验,负责接待的陈教练很热情地向她们介绍健身房的活动,并主动邀请她们体验了一节健身私教课。
体验后,她们都非常满意,共同选择陈教练作为私教,并且办理了健身卡,该健身卡包含健身房两个月的会员卡和十节私教课。谁知,只在陈教练的指导下上了两节课,第三次去的时候,健身房告知她们,陈教练已经离职了,并推荐李教练担任她们的健身教练。
可是,李教练上课的状态,她们并不满意,于是她们开始与健身房协商,退还剩余7节课的私教课费,但健身房坚持不退款。于是,她们决定拿起法律武器,将健身房起诉至法院。接到案件后鄠邑法院特邀调解员第一时间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寻找案件的突破口。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立即展开诉前调解。
“陈教练离职我们也拦不住,再说了又不是没给安排教练,李教练也是一名很优秀的教练。”健身房回复。调解现场,双方情绪激动、互不相让。鄠邑法院特邀调解员耐心做起了双方工作,平复几人情绪。待几人冷静下来后,特邀调解员向健身房指出,3位同学购买了健身房的会员卡和私教课程,并支付了相关费用,且先前约定了陈教练作为健身教练,那么更换教练就需要征得她们的同意。
特邀调解员表示,私人教练健身服务合同有别于一般的服务合同,其签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双方的信任,具有较强的人身专属性。因此,健身机构随意更换私人教练,可能损害学员的利益,影响合同目的实现。听完特邀调解员的释法明理,健身房也意识到自身问题所在,当场向3名同学退还了剩余的私教课费用。
本报记者 葛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