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7日
创新驱动 助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7月26日,采访团成员走进天枢航空了解无人机技术发展。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7月26日,走进西咸新区天枢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枢航空”),十余款无人机一字排开,引得参加“潮涌秦创原 科创千帆竞——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记者们拿出手机或相机拍照。这一幕,正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强大磁吸效应与蓬勃生命力的生动写照。

在世界航空领域,颤振、失速尾旋和空中停车被公认为“三大类风险试飞科目”,所有的新机及结构上有重大改变的型号都需要进行颤振试飞。颤振一旦发生,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因此,颤振探索可谓是在“刀尖上起舞”,而天枢航空在颤振预测领域的研究已经做到了业界领先。

天枢航空自2021年11月成立以来,便依托西北工业大学高层次科研团队和高水平成果转化,迅速在无人机研发和生产领域崭露头角。公司由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伟伟领衔的研发团队,共同致力于推动无人机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拓展。

采访中,天枢航空行政总监高海平详细介绍了天枢航空的无人机产品,涵盖从小型便携式无人机到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等多种类型。这些无人机均搭载了先进的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具备高精度定位和复杂环境下保持高稳定性的能力。通过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的导航技术,能够实现精确的飞行路径规划和自主飞行。

从智能网联到无人驾驶,秦创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陕西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及其孵化的企业,正是在秦创原的助力下,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构建了完善的自动驾驶测试体系,让无人驾驶车辆从梦想走进现实,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安全。

打开手机小程序预约,不一会儿,一辆自动驾驶车辆就抵达指定位置。上车输入验证码后,自动驾驶车辆启动、行驶,抵达终点。这样的场景,早已不再是梦想。

在第四届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一款L4级自动驾驶小巴(L4级自动驾驶指高度自动驾驶,不需要驾驶员进行任何操作)引来了公众围观。该车正是陕西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孵化企业自主研发的,可用于园区通行、景区观光和短途接驳等场景。

什么时候我们能坐上这样的车?无人驾驶距离日常生活还有多远?陕西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武介绍:“测试认证方面,我们已经构建了陕西省的自动驾驶三级测试体系,包括虚拟仿真测试、封闭场地测试和开放道路测试。此外,还有西安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联席工作小组授权的第三方监管平台,所有的自动驾驶车辆都在这个平台上来监管,为企业提供道路测试过程中的相关测试数据,用于产品迭代改进。”

以无人驾驶小巴为例,该车型配备了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与多种传感器,运用车辆前后的雷达和摄像头来识别前方的障碍物。利用内部算法,进行自主路线规划、自主避障行驶,减少配准时间,提高定位的实时性和精度,能够快速准确地对车辆周围的交通信息进行解析,满足车辆安全行驶需要。

秦创原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和服务体系,秦创原不断吸引着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汇聚于此,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