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国旗护卫队的学生一字排开为同学撑伞。
很轴,是谢坤从小就留给很多人的印象。上小学的时候,他喜欢听当过兵的亲戚讲述部队那些事儿,他穿着能装下他整个人的迷彩服,在同学面前“炫耀”,那时在谢坤眼里,军人最帅、最酷,也是全世界最厉害的人。17岁时,他选择了当兵,那年在西藏拉萨,他成为一名武警。如今他是校园里一名教官,在“八一”这个特殊的节日,来听听退役军人的故事。
部队锻炼让他成长
1990年,谢坤出生在富平城关镇,他从小就有个“迷彩”梦,所以高考志愿只填报了一所军校,结果差了40多分,在谢坤看来,他是非军校不上,于是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当兵。
回忆起在西藏当武警的时候,谢坤清楚地记得,他18岁的生日还是在新兵连里过的,吃饭的时候,班长特意给他拿了一个很大的面包作为生日蛋糕,转身又去炊事班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还特意给里面放了一勺白糖。“想让我吃的所有东西都带点甜味,班长说出门在外不要想着苦,再苦的事情也要觉得是甜的。”谢坤说,后来每当挫折或者失意的时候,他都会为自己或者别人端上一杯糖水,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
高强度训练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西藏当武警时每年都会集训考核选拔队员,从报名到考核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刚去基层连队不久,谢坤便报名了,只是班长没有建议他去,毕竟身高1.68米、体重50多公斤的谢坤在当时的连队里算是瘦小的,班长觉得谢坤坚持不下来。
为了能通过体能考核,谢坤用一个月的时间挑战自己的极限。白天要参加连队的正常站岗执勤工作,晚上十点半统一熄灯休息后,谢坤就会悄悄爬起来,自己去体能房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单双杠、爬楼梯、俯卧撑……一直练到次日凌晨1点。
坚持了一个星期后,谢坤太累了,但又不想放弃,晚上训练完后,悄悄回到宿舍,倒在床上便睡着了。“第二天醒来,也不知道谁给我盖的被子,还纳闷着,班长就叫我一起去吃早饭。”谢坤说。
从那天晚上开始班长也一直陪着他训练,偌大的训练房里,班长陪着谢坤一起流着汗做训练。就是这一个月的训练,最后让谢坤成功入选。
2012年退伍后,谢坤离开西藏回到了西安。2016年8月,谢坤选择了自主创业,创办了一家“军事拓展培训基地”,用他的话说,“找到了部队训练比拼的感觉。”
军人本色教出不一样的学生
从军,把最美的青春留在军营;执教,军人本色在校园升华。
5年前,谢坤成了西安市阎良区职业中学的一名教官,这从某种意义上也属于他的“军事拓展培训基地”的一项工作内容。
很严也很亲,是这里的学生对谢坤的印象。
军人出身,严是不言而喻的,早晨6:30,谢坤会准时在公寓楼下吹起床哨,5分钟后带着学生们出操,之后要求学生迅速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完全按照部队的标准,7:20下楼吃早餐,7:40统一带队进教室。
学校有一支穿着迷彩服的国旗护卫队,这个队伍是谢坤一手组建和管理的,这30个孩子让学校的老师印象深刻。
谢坤说,有一天中午放学,突然下起大雨,谢坤刚到教学楼下,被眼前的一幕怔住了,30名国旗护卫队的学生用收集的雨伞一字排开,从教学楼到餐厅,撑起一条50米的“伞路”,方便同学们通过。大雨里淋湿的迷彩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在学校,很多学生喜欢找谢坤谈心,谢坤也很愿意分享他的故事。每天晚上住宿生楼下点名的时候,学生们没有一个请假、迟到的。每天晚自习后,谢坤的宿舍门口常会聚集很多想和他倾诉的学生,那个场面,谢坤说有点像“专家门诊”。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耐心地倾听和解答,遇到特别难过的学生,谢坤会给他递上一杯糖水,就像当年在部队班长递给他一样,他想告诉学生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生活还是甜的”。
本报记者 谢斌